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括


搜括拼音是sōu kuò,亦作「 搜刮 」。指搜求;用各種方法掠奪財物等。

語出《梁書·武帝紀中》:「凡諸郡國舊族,邦內無在朝者,選官搜括,使郡有一人。」

中文名:搜括

拼音:sōu kuò

注音:ㄙㄡ ㄍㄨㄚ

詞性:動詞

目錄

基本解釋

(1) [extort]∶搜尋掠奪。

搜括脂膏。

(2) [seek]∶搜求。

引證解釋

1.搜求搜索搜集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契稅》:「兩縣除將庫積銀兩並節年存留通融支盡外,搜刮先年庫貯黑漆銅錢,申允搭支,少救燃眉。」

茅盾《子夜》八:「他只好把所有的現款都搜括攏來,全家搬到 上海 。」

2.謂用各種方法掠奪財物

司馬光 《言蓄積札子》:「官吏往往更行收糴,所給官錢既少,百姓不肯自來;中糴則遣人編攔搜括,無異於寇盜之鈔劫。」

明 周岐 《官兵行》:「傾倉倒瓮恣搜括,排墻墮壁掘餘藏。」

《老殘遊記》第一回:「誰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括眾人外,又有一種人在那裡高談濶論的演說。」

李大釗 《現在與將來》:「試看那強盜軍閥,那個不是忙着搜括地皮,扣侵軍餉……預備他那子孫下輩萬世之業?」

3.蒐括搜集

凌濛初 《序》:「獨 龍子猶 氏所輯《喻世》等諸言,頗存雅道,時著良規,一破今時陋習,而 宋 元 舊種,亦被蒐括殆盡。」

相關傳說

某地有個縣官,貪婪成性,整天光想着怎麼盤剝百姓。老百姓恨透了他。轉眼這位縣官上任快三年啦。為了撈個好名聲,能升官,他強迫百姓給他獻頌德匾。百姓們打心眼裡不願意,可害怕縣官耍淫威,不得不獻頌德匾。本來缺德,卻讓人頌德,這匾上寫什麼呀?愁壞了大家。偏巧有個秀才,挺聰明,他在匾上寫了四個大字──「天高一尺」。這塊金匾抬到縣衙的大堂上,縣官一看,心花怒放。他琢磨:「老百姓稱包公是包青天,我比天還高一尺,這不是說我超過包黑子了。傳到皇帝那裡,我准能高升。」他趕快叫衙役收下金匾。可是他萬也沒料到,這塊金匾要了他的命。原來,金匾的內容傳到京城,進了皇帝的耳朵里。這位皇帝是個明君。他想「天怎麼能高一尺呢,分明盤剝百姓,地皮被刮下一尺深,這樣的貪官怎能留!」他微服私訪,查明真相,將這個貪官處於極刑。

這個故事反映了老百姓對「搜刮」的理解。「刮」,從刀,削地皮。「搜括(sōukuò)」的本義:「搜」,搜求;「括」,容盛;合起來,就像1948年版的《辭海》第572頁解釋的那樣──「搜求財物曰搜括,即搜求而以器容盛之意。」這兩者相去甚遠,但是老百姓的理解使用的最廣泛。從眾隨俗,積非成是,這也是語言發展史上常有的現象。[1]

參考文獻

  1. 搜括,漢典, 引用日期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