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揭海公路
圖片來自chinatimes

揭海公路(又稱「省道234線」),是中國廣東省東部的一條公路。起自揭陽市榕城區仙橋街道,終點為汕頭市潮陽區海門鎮,全長40.5公里,路基寬50米。

工程於1995年1月動工,按平原微丘區二級公路標準進行改建,至2005年完成後溪至關埠路段的建設,續建工程金灶至關埠路段長10.43公里於2005年4月份動工建設,2007年6月份竣工全線通車。不過使用才幾年,路面情況已非常不好。

目錄

揭陽市

揭陽市,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部。市境東接汕頭市潮州市,北連梅州市,西鄰汕尾市,南臨南海。地處韓江三角洲西部,粵東沿海丘陵與榕江沖積平原區,地勢西高東低,低山、谷地與平原相間,分布不均,西北、西南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為榕江和濱海平原區。西北部為蓮花山脈,中南部為大南山小北山榕江橫貫市境中北部並流經市區,中部為練江,南部為龍江,均自西向東流入南海。全市總面積5,265平方公里,人口557.78萬,市人民政府駐榕城區。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有華僑320多萬人,遍居世界各地,還有歸僑、僑眷180萬人[1],亦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成員城市。

歷史

揭陽歷史悠久,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春秋戰國時屬百越地。秦始皇平越後,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設立揭陽戍守區,隸屬南海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今潮汕梅州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陽縣拆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以後幾經復廢,至宋紹興十年(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

揭陽縣本地方言為潮州話、北部及西部為客家方言區。1983年7月設立梅州市(梅州地區)之前,揭陽縣北部客家方言區的湯坑、八鄉、豐良、潘田8個公社劃入豐順縣。西部客家方言區13公社成立為揭西縣。至此揭陽縣一縣分拆為三縣。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批准揭陽撤縣建市(地級),拆揭陽縣榕城等地為榕城區,其餘地方分為揭東縣。現轄榕城區、揭東區、揭西、惠來2縣2區,代管普寧市(縣級)。市區榕城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水上蓮花」。市人民政府駐東山片區沿江路。2012年12月,國務院作出《關於同意廣東省調整揭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批准對揭陽市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揭東縣撤縣設區,將揭陽市榕城區的磐東街道劃歸揭東區管理,以原揭東縣(不含地都鎮、炮台鎮、登崗鎮)和榕城區磐東街道的行政區域為揭東區的行政區域;原揭東縣的地都鎮、炮台鎮、登崗鎮劃歸榕城區管理。

地理

揭陽市地處廣東省東部,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北回歸線從北部穿過。陸地面積5240.5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136.9公里,沿海島嶼30多個。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 最高峰李望嶂海拔1222米,位於揭西北部和梅州五華交界處,東經115°51',北緯23°40',為蓮花山脈東段支脈大北山主峰,東北方向與鴻圖嶂相望。

氣候

揭陽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終年無雪少霜,年平均氣溫21.4攝氏度,平均降水量1723毫米。夏秋間常受強熱帶風暴襲擊,有時因季風活動反常或寒潮侵襲,會出現冬春乾旱或早春低溫陰雨天氣。

參考文獻

  1. 揭陽概況. 揭陽市人民政府. [2017-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