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是由广州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方所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由陈传兴执导的文学纪录片。该片于2020年10月16日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 《掬水月在手》是陈传兴导演所执导纪录片“诗词三部曲”的最终章,(前两部分别为《他们在岛屿写作:如雾起时》、《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该片记录了叶嘉莹的传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结构模式展现她坎坷坚韧仍不渝追寻初心的一生。
目录
剧情简介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内。她幼承庭训,受业于诗词大师顾随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流中,扮演着承先启后的重要角色。她引入西方文论诠释中国古典诗词,对新诗亦抱持兼容并包之态度,来往穿梭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叶先生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不分职业、不论年龄,多年来致力推广对儿童的诗歌吟诵教育。教学研究之外,叶先生亦将生活经历与心境融入创作,传承千年诗心,纵使岁月坎坷也仍不懈追寻。她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文革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
角色介绍
叶嘉莹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内。她幼承庭训,17岁考入辅仁大学,受业于诗词大师顾随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流中,扮演着承先启后的重要角色。她引入西方文论诠释中国古典诗词,对新诗亦抱持兼容并包之态度,来往穿梭于古典与现代之间。致力推广对儿童的诗歌吟诵教育,传承千年诗心。[1]
幕后制作
《掬水月在手》全程采用4K摄影,于2017年4月正式开机至2018年4月杀青,历时一年间,摄制组辗转亚洲、北美洲,足迹遍及北京、天津、西安、洛阳、香港、台北、澳门、温哥华、波士顿等十余座城市。期间,对叶嘉莹先生本人进行了17次深度访谈与拍摄,相继采访了42位与叶嘉莹先生的相熟人士。而电影后期制作历时两年[2]
作品评价
影片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轮满月挂在树梢上,将观众的情绪迅速带入到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诗歌意境中,时间在静静地流淌,观众们的思绪也在不断的蔓延扩散。该片没有刻意表现那种天翻地覆、白云苍狗的痛苦和伤感,而是有一种时过境迁后的淡然。影片充满意境的画面和叶嘉莹先生身上散发出来的古典雅致的气质相得益彰,深深感染了观众。(《北京晚报》评)
《掬水月在手》没有用浮华的热闹去烘托叶嘉莹先生的成就,没有在形式和节奏上讨好观众,创作团队以敬业的态度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这与叶嘉莹先生的精神一脉相承。(《广州日报》评) 《掬水月在手》是一部叙事复杂的纪录电影,它以叶嘉莹先生的人生经历、心灵经历为总体框架,包含自述、他述、史料、影像、吟唱“多声部”的对话,将叶先生的个体人生跟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用杜甫诗歌的方式、“慢美学”的特点呈现出来,意义非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评) 《掬水月在手》不仅仅是一部是简单的传记片,除了人物本身魅力之外,也感受到影片的形式之美,感受到诗词之美、影像之美、人格之美相融而成的电影之美,其意境深远,穿透力极强,音画相映,久久回荡。(《电影艺术》杂志主编谭政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