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知了(唐加文)
作品欣賞
捉知了
從小在農村長大,對知了的事兒知道得不少。知了的大名叫蟬,有公、母之分。母的個子較大,不會叫,喜歡在嫩樹枝上默默地產卵。公的個子較小,腋下長有一對能發聲的笛兒,趴在樹上拚命地叫喚,天越熱叫得越歡。那刺耳的鳴叫聲使勞累的大人們十分討厭,可我們這些光頭小子卻不厭其煩,往往是午飯過後,把碗一推,風風火火來到寨牆、田埂、道路旁的大樹底下,跟知了打起了游擊戰。雖然滿頭大汗,倒也樂此不疲。
捉知了是個技術活,方法有多種多樣,常用的有馬尾套、弓箭射、鰾膠粘、火光誘。
先說馬尾套知了。找一根長長的竹竿子,在頂端綁上一截細細的竹篾子。從馬或騾子的屁股上拽一根尾巴絲兒,挽成活套拴在竹篾子上。高高舉起,輕輕靠近,把馬尾巴套悄悄地伸向預定目標套住了它的半截身子。待它發覺上當,振翅欲飛,卻已身不由己,只能一邊用力掙扎,一邊拚命嘶叫,很快就成了我們的囊中之物了。
鰾膠粘知了,其實跟馬尾套知了的工藝差不多,只是把馬尾巴套子改為黏性較大的鰾膠類物質,去粘知了的翅膀。常用的黏性物質有「椿樹膠」,就是椿樹受傷後流出來的粘糊糊的汁液。還有「臭油」,也就是修橋鋪路用的瀝青,在火上烤軟後黏性也不小。一個外號叫「二混賬」的傢伙法子更絕,居然偷了他爹治風濕病的狗皮膏藥當粘合劑,不料事情敗露,結結實實地挨了一頓鞋底抽。後來不知是誰又發明了「麵筋」技術,也挺實用,就是抓一把小麥放在嘴裡反覆咀嚼,把裡面的澱粉咽到肚子裡,剩下的就是軟綿綿、黏乎乎的麵筋了。把這些東西安裝在長竹竿上,瞅准那知了的翅膀使勁按下去,保准跑不了。粘知了的關鍵在於心態要穩,目標要准,下手要狠,千萬不要把鰾膠粘到樹枝上,否則不但捉不住知了,還會連來之不易的鰾膠一塊損失掉。
作者簡介
唐加文,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