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麥穗兒(肖春榮)
作品欣賞
拾麥穗兒
無意中翻開日曆,發現今日恰是農曆24節氣中的「芒種」。我的心頭為之一顫,再過幾天,農村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麥收。
記得小時候,家鄉還是生產隊集體勞動時代,學校為了配合農業生產,每年「三夏」麥收時節放假15天,讓學生們回家幫助大人參加麥收。
那時,我們年歲尚小,雖不能協同生產隊的社員們一起收麥,但是每年麥假期間,學校安排學生們開展拾麥穗兒活動,當時提出的口號是:顆粒歸倉,不浪費一粒糧食。
學校組織拾麥穗兒的頭一天晚上,村裡的高音喇叭就開始廣播了,通知學生們提前做好拾麥穗兒的準備,並按時到指定地點集合。第二天一大早,我急匆匆吃過早飯,帶着拾麥穗的工具開始向村口走去。只見同學們有挎籃子的、有背糞筐的、有提編織袋子的、有拿包袱的,三五個一群、兩三個一夥,嘰嘰喳喳、嬉笑打鬧、蹦蹦跳跳着,陸續來到村口集合。
老師最先到達。只見他手裡提着一隻水桶,腰裡別着一掛繩子,當清點完人數之後,我們排着長隊一路呼喊着口號,唱着「小松樹快長大」的歌曲,來到生產隊給分配的地里撿拾收割掉落的麥穗兒。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一包人丹或者薄荷片,以解渴防暑。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班40多名小學生開展拾麥穗兒比賽活動,看誰拾的多、拾的乾淨、撿的快。
號令一發出,學生們像戰場上英勇的戰士,一個個憋足了勁,弓着腰、低着頭,兩眼不停地掃視着,一旦發現麥穗兒,就立刻伸手去拾。拾麥穗兒這活兒雖然不重,但是每撿一穗兒都要低頭彎腰,還要將麥稈用指甲或牙齒掐斷,時間長了,就覺得腰酸背痛,老師在旁邊不停地為大家鼓勁加油。為了能受到表揚,大家都爭先恐後、不甘示弱,拾麥穗兒的手由一隻變成了兩隻手,像小雞叨米那樣勇敢地往前沖。由於動作過快,手不是被麥茬扎破,就是胳膊被地上長的鋸齒狀的「啦啦秧」草拉出一道血口子。但是,誰都不在意,當汗水浸得傷口隱隱作痛時,會抓把土捂在傷口上。
一兩個回合下來,筐子裡不知不覺就有了半筐子麥穗兒。我們一邊拾着麥穗兒,一邊嗅着一縷縷散發着清新淡雅的麥香味,用胳膊抹一抹臉上的汗水,抬頭望一望藍如寶石般純淨的天空。當大家疲憊了的時候,老師就帶我們到有樹蔭的地方休息。他從腰裡解下繩索,四處張望着找水井,在水井裡打一桶水上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一包糖精投放到水桶里。從樹上折下一根樹枝兒,在水桶里不停地攪動。
作者簡介
肖春榮,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