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拥抱变化

拥抱变化
图片来自写作社区

拥抱变化简单理解就是对于局势或一切事物的变化做到积极的适应。[1]

目录

含义

第一重含义是当任何变化到来使得身处其中的我们不得不受到影响而做出相应调整时,我们应该采取的是一系列积极应对的态度。第二重含义是这个世界既是在不停变化的,任何事物也都是在变化中发展、进步的,我们就应该更好地去了解各种变化,以至于做到喜爱上变化,甚至去创造变化。这是一种不甘于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精神。[2]

东西方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拥抱变化、创造变化。当变革来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放弃昨天还认为是最重要的事----就像下围棋,看清全盘后,要学会“弃子”

要把机会做大做强,将公司与制度、文化、人才紧密结合,从商人晋级到企业家,企业才能长存,这是最大的挑战。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句话真的很经典。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所谓的稳定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世间万物无不是瞬息万变,不变是转瞬即逝的、表面的,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变化着;市场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变化着;人也会随着环境的变迁,不断地变化着。情况变了,你的心态,想法,甚至对待同一事务的态度都会变化。即使你不变,你的参照物也会变。你的老板会变,公司会变,朋友会变,情人会变。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变化总是无处不在,她悄无声息又如影相随。变化意味着不确定性,因此变化总是两面的,它可能带给你的是机会,也可能带给你的是风险。在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时,我们如何应对呢,是拥抱变化,抓住机会呢,还是因噎废食,一味的躲避呢?对变化的态度和应对,既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更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没有人可以控制自己身边的变化,你我可以做到的,就是学会怎样让外部的变化让自己变得更强。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变化,唯一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否则,我们很快就会被淹没在变化的大潮中,被时代和环境淘汰。

诚然变化经常能令我们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但如果因此而憎恨他,对他避而远之,那么他将会经常的光顾你,让我们与机会失之交臂。倘若学会去拥抱变化,喜欢变化,进而运用变化,那么我们就能更好的抓住机会,抓住事物发展的突破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惟有识时务者,才能有把握变化之机遇;惟有真豪杰,才能有拥抱变化之气魄;惟有真英雄,才能有运用变化之大手笔。

“拥抱变化”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宽广的心胸,包容一切事物,面对一切变数都能荣辱不惊,从变数之中寻找出提升点,并加以利用。马云先生是一位商业奇才,其令我最为佩服的是他那种百屈不挠的心态,海纳百川的心胸,在经历了众多的变化之后依然屹立不倒,从而也总结出了"拥抱变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许多想法、做法,都是超乎常态的,非常人所能及的。正是因为他有如此的心态、心胸、思维,才能造就阿里巴巴神话。

马云的观点

2009年岁末,在“经济发展趋势与民企应对策略论坛”上,就民营企业在“后危机时代”的机遇、挑战以及核心精神等话题,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马云指出,不惧危机、拥抱变化是民营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而善待员工、尊重客户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信仰。

马云认为,未来10年,中国和全世界在金融领域将会不断面临新的冲击或变化,民营企业必须学会适应。除了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还要未雨绸缪,学会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理屋顶”,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以下为马云相关观点原文:

变化永远充满多变性,必须不断对灾难降临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即使没有灾难时也要做好准备。东西方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拥抱变化、创造变化。形势好的时候要为形势不好做准备,形势不好的时候,我会调整心态,对自己说:机会来了。

调整心态,学会适应危机

2008年我曾说过,1年后我们都会适应经济危机;今天,我感觉大家已经开始适应了,从在座各位的脸色上看,2008年我看出的是恐慌,2009年我看到的是坦然。我认为,做企业面临的第一个风险就是能否适应危机。危机永远存在,所以我们才说“后危机时代”,而不是“危机以后的时代”,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我想问,(危机来得那么快,去得那么快,传递出怎样的信号,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危机为何来去都那么快,什么时候会再次袭来?)以前,危机是10年来一次,现在是5年来一次,未来可能变成3来来一次,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是否已经适应了危机?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

我们面对的是明天,要利用危机改变自己,改变社会。不能为度过危机感到骄傲,更不能为度过目前的灾难而欣喜。如果我们没有从中学到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继而创造未来,那么充其量只是度过了眼下的财务危机,心理上的“危机”并没有解决。

我们都是做企业的,不管别人认为我们做得多大,与世界500强比起来,我们都是小企业。只有先把自己看小,才能把企业做大。2008年我就觉得,这次危机对大企业是个灾难,风暴来的时候,倒霉的一定是大树,小草不会有问题,从来不会有台风把小草卷起来的事。但是,台风过去以后,大家只会救大树,没人救小草,而且是踩在小草身上去救大树,这时候倒霉的就是小草了。我想用这个比喻提醒大家,后危机时代才是小企业的危机。

看清形势,果断放弃

我个人认为,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但变革也是痛苦的,因为要改变习惯,这是非常难的。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阿里巴巴2008年的经历。当时,所有的人都在问,阿里2009年还要不要往前走?看到他们都在考虑增长,我说:忘掉增长吧,2009年为零增长。当变革来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放弃昨天还认为是最重要的事----就像下围棋,看清全盘才会“弃子”。我们在2009年取消了所有关于营业额和利润方面的考核,不是我要员工干什么,而是员工要告诉我他们想干什么,能为公司做什么。

所以我们把考核指标取消了,也就是说,我把国家GDP增长8%这个因素剔除,我要员工在忘掉KPI压力的情况下,给我健康的、真实的数据,结果公司反而做得越来越好。必须学会在今天放弃昨天最好的东西,但有三样是不能放弃的,那就是梦想、初恋的感觉,还有思想。

假如只学会了抓住机会,你永远只能做个商人。机会不会随叫随到,用制度、文化、人才等辅助手段,把机会做大做强,从商人晋级到企业家,这是最大的挑战。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多少商人的沉浮,只有真正把公司与制度、文化、人才结合起来,企业才能走得久。

关于并购:学会尊重和理解

10年来,阿里巴巴很幸运,一直走到现在。为什么我们可以,很多企业却做不到?不是因为我们聪明,而是我们的员工在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己,永远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理屋顶。现在经济有所复苏,如果这个时候你不进行调整,最后只会摔下来。

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开放、分享、责任、全球化。“开放”是所有企业家都要有的一种胸怀,包括并购。我们并购了雅虎中国,最初极其痛苦,面临文化问题、人才问题等一大堆问题。尽管有人觉得雅虎中国好像没怎么恢复,但我从不后悔。我悟出一个道理:以前的收购是“为我所用”,今天是“为它所用”。企业没有大与小、国有与非国有的区别,只有是否诚信的区别。同样,企业没有收购与被收购的区别,只有在梦想上的区别。假如你的梦想比我的梦想好,我支持你;假如我的梦想比你的梦想好,那么我们是不是一起来实现这个梦想。所以,“开放”表现在收购上,应该是互相尊重和理解。5年后,我将和大家分享雅虎整合的细节。关于“分享”,我只说一点,要学会和员工分享。

关于信仰:牢记责任,珍惜“财富”

“责任”是我们存在的目的。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你会发现,你的付出在几年后将给你的企业和梦想创造无限价值。导致上个世纪出现过多贪婪的原因之一就是信奉“股东第一”,当然,我尊重股东,如果没有软银等投资方,就不会有阿里巴巴。但是,如果我对他们完全听从,那更不会有阿里巴巴。绝大部分股东是短视的,可能郭广昌在这部分之外,属于绝小部分。

阿里上市后,股价从14块涨到40块,所有股东都跑掉了。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抛弃你的往往是股东,坚持跟随你的是员工,对你寄予厚望的是客户。请记住,是客户付你钱,员工为你创造价值,他们才是最大的财富。如果你没能改变员工的生活,并通过员工去影响客户、帮助客户,你就只是一台赚钱机器,迟早会后悔。

把实的做虚,把虚的做实,方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什么是“实”?是指营业额、利润这些看得见的收益;什么又是“虚”?是指企业价值、文化、使命、流程、制度这些看不见的内容。这是我从太极里面学到的,也是做企业的真道。

2010年不会太差,但也不会太好。我认为,未来10年,中国和全世界在金融领域会不断面临灾难或变化,要学会适应。如果你害怕危机和风险,那就不要做企业。迎接危机和竞争,迎接资金链的断裂、员工的离开以及各种灾难,这就是做企业的所在。善待你的员工,尊重你的客户,企业一定会活下来。企业要有信仰,人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