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拖布卡镇

拖布卡镇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最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64公里,(小卡公路)。为2省(云南、四川)、4地(昆明、曲靖、昭通与四川会东)、4县(东川区、会泽县巧家县与四川会东县)交界处,是昆明市的北大门。东格公路沿小江穿境而过,是出滇入川的最便捷通道。

拖布卡镇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城区北35千米处。面积193.93平方千米,人口 29912人(2017)。辖新街、松坪、布卡、安乐箐、大荒地、小陷塘、西瓜地、新店房、桃元、树桔、奚家坪上水坪、播卡、苦桃树、坡头、大树脚、象鼻、格勒18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新街。树桔红军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目录

历史沿革

1959年成立拖布卡公社,1961年设立播卡公社,1984年分别撤社改区,1988年分别撤区改乡。1997年,拖布卡乡面积109平方千米,辖新街、拖布卡、奚家坪、小陷塘、安乐箐、树桔、大荒地、西瓜地、桃园、新店房、上水坪、松坪12个行政村;播卡乡面积86.9平方千米,辖播卡、象鼻、格勒、苦桃树、大树脚、坡头6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播卡乡和拖布卡乡,合并设立拖布卡镇。

2005年6月,拖布卡乡、播卡乡,两乡合并成立拖布卡镇,实现了两乡合并。合并后全镇总面积193.3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9138亩。辖播卡、苦桃树、坡头、大树脚、象鼻、格勒、新街、布卡、安乐箐、新店房、大荒地、桃园、西瓜地、松坪、上水坪、树桔、奚家坪、小陷塘18个村委会,148个村民小组,共7895户,

2017年,面积193.93平方千米。[2]

地理环境

全镇总面积193.93平方千米,辖18个村委会,148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着汉族。杂居部分少数民族。全镇最低海拔695米(小河口),是昆明市最低点,最高点大木厂山顶,海拔2600米,高差悬殊1905米,属二半山区,年均气温25℃,年降雨700毫米。形成立体气候类型,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水资源紧缺,地势陡峭。小江一带,年均气温19-22℃,无霜期307-335天,年降雨量600毫米,是昆明市的天然温室。全镇人均产粮212公斤。

小江干热河谷带常年高温,适宜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小江西瓜"已享誉省内外,这里有近5000亩的河漫滩等待深开发。全镇最低海拔695米(播卡格勒小河口),是昆明市最低点,最高海拔2600米(拖布卡大脑子),高差悬殊1905米。镇政府驻地面积是原拖布卡乡的地面,约8亩。

乡镇经济

截至目前,拖布卡镇共与金地等7家公司签订了矿产开发协议,共收取矿山有偿使用费300万元,实际到帐185万元。现拖布卡镇共有选厂7家,其中在建2家,总投资额达2.8亿元,其中金山、矿源、大地桥、路达等四个公司投资额均在500万元以上。现尚有多家企业到我镇考察、洽谈投资事宜。

资源

拖布卡镇矿产资源丰富,除已探明的100余吨黄金储量外,还有丰富的铁矿、铜矿等多种矿藏。入驻矿业企业22家,其中采掘企业12家,选厂7家,湿法厂3家,投资总额达8000万元;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有7家。随着矿业企业的不断优化,规模企业的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矿产资源及矿业企业对地方财税收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已逐步显现。[3]

交通

集镇规模扩大,各项基础设施改善。完善集镇功能设施。投资79万元,占地10.3亩的客运站和农村公交站正抓紧建设中,2008年上半年可建成;新区规划基本结束,旧城改造已全面启动。完善了东格公路、布格公路、小卡公路等路网建设;沿江公路建设镇内部分路基已初步成形;现6个行政村50公里的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已全面展开,2008年3月底前可完工;年内新增通公路自然村8个,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设施

220KV"以新线"输电工程建设协调工作,工程进展顺利;新建移动基站2座,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络服务水平显著增强,通信网络已覆盖全镇各个村组;圆满完成数字卫星接收转星工作;投资80万元的播卡集镇供水二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5万元惠及130户农户的西瓜地人饮工程已完工;投资20万元的安乐箐四脚地、小庐山小组和投资19万元新店房3个村民小组涉及150户农户人饮工程春节前可完工。完成了212户农户民房抗震加固和亮化。投资80万元涉及7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交付使用,全镇已实现村村有村房的目标。新建村级图书室2个,村级文化活动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经济

全镇18个村委会,148个村民小组,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02.2万元, 耕地面积21894亩,粮食总产量8876.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31元,全镇乡村户数7767户,乡村总人口为29966人,乡村实有劳动力20522人,有75%的乡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有23%的从事第二、三产业。

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602.2万元,比上年4154.4万元增加1447.8万元,增34.9%。总费用2457.9万元,比上年1831.4万元,增加626.5万元,增34.2%,农民所得总额4289.3万元,比上年2677.6万元增加1611.7万元,增60.2%,农民人均所得1431元,比上年899元增158元,增59.2%。

粮食产业

2007年,全镇夏秋收粮食总产量8876.7吨,同比增加了2557.4吨,增长40%,种植业收入2177.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9%,比2006年的1674.7万元增加502.4万元,增长30%,人均种植业收入727元,比2006年增165元,增长29.4%,2007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7949亩,同比增加853亩,增2.3%。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6922亩,同比增加174亩,增0.6%。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除豆类同比减少25%,其余的谷物、薯类同比增加。增0.5%、11%。豆类产量同比减少8.9%,谷物类、薯类产量同比增加58%、23%。油料类播种面积为1024亩,产量116.6吨,同比增加1.7%,增46%。单产为114公斤,同比增加35公斤,增加44%。甘蔗产量为460吨。

畜牧产业

畜牧业是传统支柱产业,是一项基础产业经济,农村畜牧业总收入2231.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9.8%,比上年1593.8万元,增637.5万元,增40%。2007年,大牲畜存栏同比略有增加。年末大牲畜存栏为6225头,同比增3.2%。2007年牛出栏同比增加20头,增1.9%。猪存栏为22000头,同比增加1000头,增4.7%,猪出栏20000头,同比增加1230头,增6.6%;猪肉产量为2000吨,同比增加123吨,增6.6%。羊存栏为13500只,同比增加1260只,增10.3%。家禽存栏只数为43000只,同比增加11820只,增38%。出栏只数为60000只,同比增加13830只,增38%。禽蛋产量为35.9吨,同比增13.8吨,增62%。肉类总产量为2247.5吨,同比增加171.6吨,增8.3%。

农民收入

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增长,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产业收入,2007年全镇外出务工劳动力4356人,比上年2671增加1685人,增长63%,培训1438人,输出1145人,完成下达任务的113.4%,其中:省外180人,省内区外258人,区内707人,人均劳务收入800元。外出劳务总收入1145万元,比上年354.6万元增加790.4万元,增122%,人均劳务收入382元,占人均总收入1431元的26.7%。

第三产业

其中:第二产业收入282.5万元,比上年187万元增95.5万元,增51%。第三产业收入861.3万元,比上年678.9万元增182.4万元,增长26.9%。为全镇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4]

烈士陵园

云南和平解放后,一九五0年初,中共会泽县委派以赛学贵为组长的工作组来到拖布卡。成立了"解放委员会",主任由赛学贵担任,副主任则由伪乡长朱绍德担任。县委工作组撤走后,拖布卡"解放委员会"事务由朱绍德和各村村长主持。其后,会泽县委又派来征粮工作队到布卡征粮,并巩固新政权。

朱绍德表面装作协同共产党工作,暗中却谋划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几个月的时间内,他利用一些不明真相的村长暗中串联,组织几百名暴徒,于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暴动。杀害了赛学贵,同日又杀害了征粮工作队队长王陵、队员敖有政、丁家明、李万钧、陈正荣,并将"解放委员会"的财物推动一空。消息传到县委,县长陆子英亲率部队前来布卡平息暴乱。暴徒闻讯,仓惶逃窜。平暴部队大布卡三天,击毙部分失散的暴徒,解救出被暴乱匪徒关押的几位女工作队员。又将被杀害的赛学贵、丁家明烈士的遗体找到,收殓并安葬好。

一九五O年冬至一九五一年春,布卡开始了"清匪反霸",将参与暴乱的土匪和地主恶霸捕获、镇压。其后又将赛学贵、丁家明烈士安葬于布卡东南的白虎山麓。王兴董、李正康、敖有政的遗体被狼吃了,李万钧烈士的遗体被暴徒扔入金沙江,未能找到。当时仅修建了赛学贵、丁家明、李龙几位烈士的墓茔。

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代,振兴布卡,原拖布卡区委、区公所于一九八五年八月决定,迁葬赛学贵、丁家明、李龙几位烈士的墓茔于东川九中苹果园内,并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此举得到了原东川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属几个单位予以资助(市委组织部1200元、市民政局1200元、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市财政局1100、区公所300元),新建的烈士陵园于一九八六底建成。烈士陵园由汤传红设计;布卡修建队施工;碑文由汤传洪、黄天寿拟撰,碑文大字由市文化馆陈松春书写,小字由九中教师李本荣书写,布卡新街工匠后村余顺富雕刻。烈士陵园纪念碑高三.八米,园中并列修建了七位烈士的墓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