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脓膏
拔脓膏,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雾水葛Pouzolziazeylanica(L.)Benn.的带根全草。
别称:地消散、拔脓膏、山参、糯米草,山三茄、生肉药。粘榔根,生肉药、糯米藤,石茹
多年生草本。茎披散或多少匍匐状,有时长达90厘米,秃净或多少被疏毛。
叶具短柄,胰质,大部互生,或生于下部的有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长1.5~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浑圆或钝,3主脉,边全缘,
两面均粗糙而薄被疏毛。花小,4数,为腋生的花束;
雌雄花混生:雄花淡绿色或染紫,花萼4裂,雄蕊白色,突出;
雌花的花萼于结果时长不及2毫米,有棱,被毛。
瘦果卵形而尖,黑色,有光泽。花期夏月。[1]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渐升,高12-40厘米,不分枝,通常在基部或下部有1-3对对生的长分枝,
枝条不分枝或有少数极短的分枝,有短伏毛,或混有开展的疏柔毛。叶全部对生,
或茎顶部的对生;叶片草质,卵形或宽卵形,长1.2-3.8厘米,宽0.8-2.6厘米,
短分枝的叶很小,长约6毫米,顶端短渐尖或微钝,基部圆形,边缘全缘,
两面有疏伏毛,或有时下面的毛较密,侧脉1对;叶柄长0.3-1.6厘米。团伞花序通常两性,
直径1-2.5毫米;苞片三角形,长2-3毫米,顶端骤尖,背面有毛。雄花有短梗:
花被片4,狭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约1.5毫米,基部稍合生,外面有疏毛;
雄蕊4,长约1.8毫米,花药长约0.5毫米;退化雌蕊狭倒卵形,长约0.4毫米。
雌花:花被椭圆形或近菱形,长约0.8毫米,顶端有2小齿,外面密被柔毛,
果期呈菱状卵形,长约1.5毫米;柱头长1.2-2毫米。
瘦果卵球形,长约1.2毫米,淡黄白色,上部褐色,或全部黑色,有光泽。花期秋季。
药用价值
功能
清热解毒,清肿排脓,利水通淋。
主治
用于疮疡痈疽,乳痈,风火牙痛,痢疾,腹泻,小便淋痛,白浊。[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
注意事项
疮疡无脓者勿用之,以免增痛。
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取茎叶捣烂,敷痈疽及火疮,消肿散毒排脓。”“又能治白浊,湿热痢,取其根煎服。牙痛,煎水含之。”
2、《广东中药》:“解毒,祛湿,敷疮有吸脓之功。治风火牙痛,眼热,吐血。”
相关配伍
1、治外伤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痈疮:雾水葛鲜叶适量捣敷患处,或用干粉调酒包敷患处。(《文山中草药》)
2、治硬皮病:雾水葛叶、葫芦茶叶,和食盐捣烂外敷;并用雾水葛茎和葫芦茶煎水洗擦。(《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药材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参考来源
- ↑ 雾水葛, 中医中药网,
- ↑ S雾水葛的功效与作用,药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