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拉卡托斯

拉卡托斯 出生於匈牙利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原姓利普施茨。1944年在德布勒森大學畢業。納粹德國占領匈牙利期間,他加入了地下抵抗運動,後又改姓為拉卡托斯。1949年留學莫斯科大學從1969年起在倫敦經濟學院任教,並成為K.R.波普爾的學生和同事,1972年任該學院科學方法、邏輯和哲學系主任,併兼任《不列顛科學哲學雜誌》主編。1974年突然病逝。他的主要學術著作在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哲學論文集》出版,第1卷名為:《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第2卷名為:《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目錄

學者拉卡托斯

早期着重於數學哲學的研究。他受波普爾的影響甚大,把波普爾的證偽理論運用於數學哲學之中。他認為反駁在數學中起決定性的作用,猜想的提出不能保證沒有反例出現,數學發展的過程則是一個以更深刻、更全面、更複雜的猜想代替原有較樸素的猜想的過程。他認為數學沒有必然性的基礎,數學公理的真理性難以保證,因而必須把數學看成是「准經驗的」。

樸素證偽主義

拉卡托斯批判地繼承了他稱之為「樸素證偽主義」的波普爾的哲學思想,提出了一種有獨到見解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他認為不僅一切理論是可錯的,而且理論的經驗基礎也是可錯的,任何個別理論既不能被經驗證實,也不能象波普爾所說的那樣可以被經驗證偽。因此,拉卡托斯認為科學中的基本單位和評價對象不應是一個個孤立的理論,而應是在一個時期中由一系列理論有機構成的研究綱領。研究綱領以下列幾個相互聯繫的部分組成:①由最基本的理論構成的「硬核」。它不容經驗反駁,如果遭到反駁,整個研究綱領就遭到反駁,放棄「硬核」就意味放棄了整個研究綱領。②圍繞在硬核周圍的許多輔助性假設構成了「保護帶」,對保護帶的調整、修改可消除研究綱領與經驗事實的不一致。③不准放棄或修改研究綱領的硬核的原則──反面啟發法。④豐富、完善和發展研究綱領的原則──正面啟發法。

這一理論的先進之處

在於他形成了一個科學發展的動態模式──研究綱領的成長。當研究綱領與某些事實不一致時,科學家不應急於拋棄綱領,而是通過調整輔助性假設消除反常;一個新的研究綱領內部也可能是自相矛盾的,同樣需要通過調整,如果調整後經驗內容增加,並提高了預見性,它就是一個進步的研究綱領;但是任何研究綱領都會退化,如果調整後經驗內容減少或不能預見新的事實,那麼它就是一個退化的研究綱領。科學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新的進步的研究綱領不斷取代陳舊的退化了的研究綱領的過程。拉卡托斯認為研究綱領的進步性是科學的劃界標準。但他又認為一個研究綱領是否真正退化,人們往往只能在事後得知。

科學編史學

拉卡托斯力圖創立一門新的更精緻的科學編史學。他認為,沒有科學史的科學哲學是空洞的,沒有科學哲學的科學史是盲目的。他把科學史分為內部史和外部史。內部史是科學理論自身合理性發展的歷史,外部史是各種社會、歷史和心理因素對科學發展影響的歷史。他指出,內部史對科學的合理性發展起着決定作用,外部史則起影響作用。但他認為一切科學史永遠都是編造實例的哲學,都是無法客觀地反映真實的科學史。

藝術家拉卡托斯

1998年,DG唱片公司在百年誕辰之際與他及他的樂隊簽訂了專屬藝術家合同,這是世界著名的古典唱片公司第一次簽約一支民間樂隊,也使拉卡托斯和他的樂隊得以名揚世界。

拉卡托斯1965年出生在一個吉卜賽家庭,他的七世祖先是18世紀匈牙利傳奇吉卜賽小提琴家雅諾斯·比哈里。1814年,比哈里在哈布斯堡宮廷和維也納大公面前展示了精湛的技藝。他的朋友李斯特和貝多芬稱讚他是「吉卜賽小提琴之王」、「匈牙利的奧菲斯」。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

比哈里的演奏當時達到了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和帕格尼尼相媲美,但只不過由於兩人涇渭不同,一個在貴族宮廷里演奏,一個則浪跡天涯,因此有關比哈里的文獻記載就極為鮮少。那麼到底比哈里的神韻是個什麼樣子呢?雖然現在已無從查考,但我們還是能夠從他的第七代世孫拉卡托斯的演奏中窺尋到當年的影子,因為吉卜賽人的音樂從來都是口傳心授,代代相承的。由此,拉卡托斯便成為了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中備受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

拉卡托斯5歲時已經初步領悟到了吉卜賽音樂的真諦,9歲時就首次公開演出。雖然他成長在一個吉卜賽音樂家庭,但是與傳統的吉卜賽藝人不同的是接受到了系統的古典音樂教育。他進入布達佩斯巴托克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1984年獲得了大獎。同時,他還痴迷於爵士音樂,經常揣摩斯蒂漢尼·格萊佩里、吉奧拉·菲德曼、赫爾比·漢考等爵士音樂家的作品。1986年至1996年10年間,拉卡托斯和他的樂隊一直在布魯塞爾的一家俱樂部定期演出。一次,小提琴大師耶胡迪·梅紐因觀看了他的演出,大加讚賞,並推遲了原定的一些安排多次到場欣賞拉卡托斯的演奏。

1998年至1999年,拉卡托斯先後在紐約中央公園、羅馬聖切契奇利亞音樂學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演出,與法國國家廣播管弦樂團、德累斯頓愛樂樂團合作。當指揮大師祖賓·梅塔第一次聽到拉卡托斯的演奏後,立即邀請他參加在慕尼黑的一次重要的演出。1999年,拉卡托斯首次訪問香港、台灣地區和日本,大獲成功,今年秋天他將再次進行遠東巡演。

拉卡托斯是第一個取得世界性成功的吉卜賽小提琴家,也是第一個與最重要的古典音樂唱片公司簽約的吉卜賽音樂家。他錄製的第一張唱片獲得了德國「回聲」音樂獎,他的第二張唱片《布達佩斯現場音樂會》於1999年8月發行。

拉卡托斯在演奏中

將傳統的手法與吉卜賽即興的表演有機地糅合在了一起,於是便產生出一種極其誘人的音樂魅力。拉卡托斯演奏最大的特點是靈活與即興性。譬如在他演奏的《匈牙利舞曲》中,他就將勃拉姆斯源於匈牙利吉卜賽舞蹈的創作又返還回地道的吉卜賽音樂風格,因此聆聽起來除了保留了原來熱烈奔放的曲風之外,還平添了許多自由的節奏及質樸的鄉土氣息。

在樂曲《雲雀》中

拉卡托斯以高超的小提琴即興華彩,惟妙惟肖地描摹了雲雀在枝頭嬉戲跳躍與婉轉啁啾的鳴唱。拉卡托斯為所欲為地縱情於音樂之中,他的樂隊則以極好的伴奏襯托出他所要表現與創造的音樂意境。在技巧方面,拉卡托斯的演奏更是令人瞠目,這主要是表現在他根據俄羅斯民謠所改編的樂曲《黑眼睛》和《雙吉他》中。在樂曲《雙吉他》中,拉卡托斯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以獨奏小提琴來摹擬吉他的彈奏與樂隊中的吉他相呼應。為了製造出吉他撥、輪、彈、挑的發聲效果,拉卡托斯左右開弓。更有甚者,當他左手在進行着快速的、難度極高的撥弦時,右手又在用食指和中指摹擬吉他做出輕巧的輪指彈奏。如若不是親眼所見,真不知道這美輪美奐、奇妙聲響是怎樣從小提琴這件樂器上奏出的。況且這種右手輪指的技法只有拉卡托斯所專有,因為在歷史上的任何一本「正統」的小提琴演奏法中都找不到關於這種技法的記述與教學。[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