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護國寺 (北京)

護國寺 (北京)
圖片來自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

大隆善護國寺,俗稱護國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1]

目錄

由來

護國寺的前身為北崇國寺。歷史上,北京曾有南、北兩座崇國寺。其中,南崇國寺始建年代不詳,但至少在金朝初年便已存在,趙子砥《燕雲錄》稱,北宋靖康二年,「奉使官中書侍郎陳過庭、門下侍郎耿南仲並文武官五十餘員,本在真定,丁未八月遣詣燕山崇國寺安泊。」此崇國寺應為南崇國寺,這是南崇國寺留下的最早記錄。金朝末年,蒙古軍進攻金朝,南崇國寺被毀。元朝建立後,南崇國寺獲修復,至元朝末年元順帝時,依然有南、北兩座崇國寺存在。元朝之後,南崇國寺再無記錄。據說,明朝創建的隆福寺便是在南崇國寺基礎上建立的。[2]

北崇國寺的創始人為南崇國寺住持釋善選的弟子釋定演,用地由元世祖所賜。該寺始建時間有爭議,護國寺內的皇慶碑稱元世祖賜地為至元二十四年,至正碑則稱是至元二十二年,護國寺內千佛殿有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碑,碑文載「大都路僧錄寺札復薊州遵化縣般若院莊田水碾歸崇國北寺掌管。」這是「崇國北寺」首次出現在文獻中。故該寺應建成於至元二十一年。

北崇國寺建成後,元朝朝廷頻頻頒賜,其轄下寺院也從般若院擴展到不少於20多所。元仁宗皇慶延佑年間,先後賜鈔3000多錠,並增建了山門。延佑二年(1315年),中書省參政速安及其子曲迷失不花在千佛殿後面施建舍利塔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年),僧人釋智學等人重修法堂、雲堂、祖師堂、伽藍堂,以及廚庫、僧房、使者僦屋50多間,並新建了鐘樓、法堂東廊廡、南方丈等30多間,以上工程經6年方才完工。

寺內的千佛殿藏有兩尊土像,據傳為元朝丞相托克托夫婦,而北崇國寺據傳就是托克托的故宅。《帝京景物略》載,「寺為元丞相托克託故宅,有托克托夫婦像,侍立殿中,在千佛殿,一幞頭朱衣,一鳳冠朱衣。」但是,《燕都叢考》則稱,「北崇國寺建於元初世祖時,托克托系元末順帝時人,彼時已有此寺,萬無毀寺建宅之理。」元朝的慣例是大臣奉旨出、入大都均不回自己的住宅,而是先住在寺院內,待覆命之後才回住宅。所以可能是托克托丞相當時常借住在北崇國寺,時間一長便被誤認為此處是其住宅。

明朝明成祖永樂三年,西域僧人桑渴巴辣中天竺人)隨貢使航行至南京,永樂十四年奉旨移駐北崇國寺,教內監學習番語。明宣宗宣德年間,北崇國寺對建築進行了翻新,宣德四年(1429年)賜名大隆善寺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太監阮文等人興建了後殿山門、廊房、方丈。正統四年(1439年),改稱崇恩寺天順年間,寺院建築部分坍塌。明憲宗成化七年(1471年),明憲宗命太監黃順工部侍郎蒯祥等人大修該寺,於次年完工,明憲宗乃授工匠張定任等30人為文思院副使。當時,該寺改名為大隆善護國寺。據成化十七年碑記,「昔為招提煟燼」,故此次可能屬於火災後重建。

明武宗正德七年,大慶法王凌戡巴勒丹(又譯領占班丹)、大覺法王扎什藏布等在大隆善護國寺居住。嘉靖九年,尚書李時等人先後請旨,將太廟享侑的少師姚廣孝神主畫像遷至大興隆寺供奉;嘉靖十四年,大興隆寺遇火災後,又遷至大隆善護國寺供奉。結果後人因不了解實情,誤稱護國寺為「廣孝影堂」,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護國寺並沒有改寺為影堂,而是後來將姚廣孝畫像遷入護國寺。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1年),蒙古王公貝勒重修護國寺,為清聖祖祝禧。乾隆十二年,清高宗駕臨護國寺,並且賦詩。據護國寺的爐罄雲板題記,護國寺先後於康熙二十二年、道光二十七年、同治五年重修。

清朝末年,護國寺屢遭火災。比如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907年6月13日),因喇嘛燒香而造成護國寺火災,北京內城預審廳向民政部呈交報告,民政部稟奏清廷,隨後將燒香失火的喇嘛問罪。經過多次火災,護國寺的主要建築受到極大破壞,至1935年劉敦楨寫《北平護國寺殘跡》時,該寺大部分殿堂均已成為殘垣斷壁。

如今,護國寺僅存金剛殿,西北角的廊房,以及垂花門之後的一層殿。1984年,護國寺金剛殿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另外,位於護國寺大院、新太平胡同3號的「護國寺建築遺存」被列為西城區普查登記文物

2004年6月20日凌晨2點,護國寺的遺存建築地藏殿因電線短路而被焚毀,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3][4]

現在,許多護國寺的遺存文物仍在北京各寺廟及博物館內。比如北京妙應寺內的七佛寶殿的七尊佛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供奉原護國寺的整堂大型楠木三世佛像。又如護國寺護法殿內的班丹扎釋木雕坐像於文化大革命初期遷至故宮博物院保存,後遷至北京法源寺毗盧殿後的西配殿,像共三尊,中間者為班丹扎釋班丹扎釋(又譯「巴勒丹札什」)是明朝宣德年間駐護國寺的西藏高僧。過去傳說此像就是姚廣孝像,實屬誤傳。[5][6]

建築

護國寺建築坐北朝南,規模很大,殿堂甚多。主要建築除千佛殿、舍利塔為元朝建築外,其餘大多為明朝宣德、成化年間所建。但如今除了金剛殿等少數殿堂外,其餘殿堂均已無存。護國寺自南至北依次分布有:

  • 山門:三間,單檐歇山。門上石匾內刻「大隆善護國寺」。山門左右牆各開一扇旁門。山門內為廣場,廣場上有康熙末年鐵製香爐一座,兩側各有一座幡杆。
  • 金剛殿:五間,分為前後兩層。前層中祀彌勒佛,兩旁為金剛像,像前均分別有小香爐。後層兩旁各有一座空屋,據說是守殿人的居所。殿左右短牆上各開一旁門,通往天王殿院落。
  • 天王殿:內祀四大天王塑像
    • 鐘樓:天王殿前東側
    • 鼓樓:天王殿前西側
  • 延壽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後有抱廈一間。殿內祀三世佛,佛前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侍立,殿內兩側為二十四諸天像,像均立在雕刻精美的石台上,像後有佛像壁畫。殿前石階下立有兩通石碑,東為明朝正德七年碑,西為藏文碑。
    • 文殊殿:延壽殿前東側
    • 秘密殿:延壽殿前西側
    • 廊房:延壽殿東西兩側各有11間,前接文殊殿、秘密殿,後接伽藍殿、無量殿,隨後接大悲殿、地藏殿,最終折至千佛殿。
  • 崇壽殿:殿內祀三世佛,兩側祀十八羅漢。殿後有抱廈,內供倒座觀音。殿前石階下有明朝成化八年的兩通石碑,碑座均為長方形石台,台下刻有圭角,台面刻有下垂的球形花紋。台上兩側各有一伏形小獅子,中為須彌座,座上又有兩隻用肩托碑的小獅子。
    • 伽藍殿:崇壽殿前東側。殿前有長方形鐵香爐,四足,有耳,爐身有花紋。
    • 無量殿:崇壽殿前西側
    • 日月井:在崇壽殿院落中,東井中有一石,上刻「日」字,西井中有一月牙形石,上刻「月」字,兩井合稱「日月井」。
    • 碑亭:六角碑亭,兩座,分別在日井、月井北側。東碑亭內有明朝成化八年《御製大隆善護國寺碑記》。西碑亭內有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御製崇國寺碑文》,為滿文、漢文、蒙古文、藏文四體碑。
  • 三仙千佛之殿:簡稱「千佛殿」,俗稱「土坯殿」。建於元朝。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內祀三世佛,殿內三面牆上設有許多小佛龕,內供小佛。殿內西次間有一座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碑,刻有僧錄司札付般若院地產執照,碑背面刻有地產四至。殿前中央依次有月台、甬道,甬道連接崇壽殿的抱廈。殿前月台上有一鐵香爐,月台東南角、西南角各有一個角石,東南角石上刻有三獅一球,西南角石上刻有二獅。月台東側有三通石碑:前碑為無字碑,後面東側碑為元朝皇慶元年趙孟頫所寫《演公碑》,後面西側碑為元朝至元二十四年危素所寫《選公碑》;月台西側有四通石碑:前碑為無字碑,後面東側碑為元朝至正十一年《大都崇國寺重新修建碑》,後面中間碑為至元十四年夾有蒙古語的聖旨碑,其背面刻有南北二崇國寺的莊田地產,後面西側碑為明英宗天順二年《敕賜崇恩寺西天大辣麻桑渴巴辣實行碑》。
    • 大悲殿:千佛殿前東側
    • 地藏殿:千佛殿前西側
    • 廊房:千佛殿東西兩側有廊房通至殿後
  • 垂花門:門前兩側各有一座石雕狻猊。該門是護國寺前後兩部的分界線,入門即進入寺院的後部。垂花門後又東西橫道,兩端各開一門通向寺外。道中央向南開三門,其中兩旁為角門,中間為垂花門。
  • 塔院:垂花門內東西各有一座塔院,內各有一座磚砌覆缽式舍利塔。西塔較為高瘦,其十三天下方嵌有一塊石匾,上書「舍利塔」。東塔較為矮胖。民國二十年(1931年),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發現東塔北牆下有元朝延祐二年(1315年)石碑,為《通奉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參政速安男中奉大夫曲迷失不花建塔記》,內稱「願以一塔入八萬四千塔,一切塔入此一塔」。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春夏之交,東塔下方坍塌,人們發現塔內藏有許多高5厘米、直徑約4厘米的深褐色小塔,每個小塔內部藏有一條桑皮紙書寫的佛經經文。可見東塔為元朝速安及其子曲迷失不花所建。
  • 護法殿:五間,中祀三世佛,兩旁有小佛龕,東西兩壁有佛像壁畫。庚子年(1900年)之前,殿內還有許多五尺高的銅佛。殿東頭的一間屋子裡供奉有姚廣孝的木雕像。殿前石階下有一通明朝嘉靖二十二年石碑。
  • 功課殿:正殿五間,祀無量壽佛。殿內有康熙帝御筆「寶蓮法地」匾額。
  • 後樓:三間。下層明間有喇嘛塔一座,西次間有銅製觀音像一尊。

廟會

至少清朝乾隆時期,護國寺已有廟會。清末民初,護國寺農曆每月逢七、八是護國寺廟會。民國十一年(1922年)改為陽曆每月逢七、八開放。廟會規模不如隆福寺廟會大,廟會以出售玉器而著稱,餑餑鋪和扇子鋪也很知名。[7]


參考文獻

  1. 佟洵 主編,佛教與北京寺廟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199-211頁
  2. 王玉甫,隆福春秋,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5年,第1-5頁
  3. 林賢光、施維,再論護國寺之痛,新安全 東方消防2007年08期
  4. 護國寺火災開新聞發布會 六條鐵律嚴防古建火患,搜狐焦點網,2004年06月23日
  5. 中國藏學1996(33-36), P. 83
  6. 蘇天鈞,北京考古集成9,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235頁
  7. 護國寺廟會興旺比肩隆福,中國日報網,200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