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實在論論文集
內容簡介
全書由序言和由7位作者分別撰寫的7篇論文組成,中譯本約17萬字。序言講成書的過程和他們學說的特點等。書中表達了作者們在主要問題上的共同主張,也反映出在次要問題上的分歧。書的主題是認識論。他們批評新實在論者主張的「直接呈現」說,認為它違背常識,也不能正確地解釋錯誤的產生問題。指出,認識不是如新實在論所主張的那樣,客體直接進入意識之中,而是主體通過「中介」來認識客體。這個中介就是感覺材料,稱之為「特性複合體」或「性質群」,或「直接材料」等。它不是外物的真實映象.只是求知外物的手段或工具。直接認識「知覺材料」,它有時與外物一致,有時則不一致。藉助於它很難甚至不可能認識外物的終極本性。在本體論上他們的觀點是不一致的,有的傾向於客觀唯心主義,有的傾向於唯物主義等等。本書是批判實在論的綱領性文件。
作者簡介
G.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 1863—1953),原籍西班牙,童年時移居美國。曾獲博士學位,哈佛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美感》、《理性生活》、《懷疑論與動物性信仰》、《存在諸領域》等。其餘作者為美國各大學哲學教授。
工具書的發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書是一種依據特定的需要,廣泛匯集相關的知識或文獻資料,按一定的體例和檢索方式編排,專供查資料線索的圖書、文獻,是人們在書山探寶,學海求知的「器」。學會和善於利用工具書,是做學問的一項基本功。
我國的工具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籀記載,公元前8世紀周宣王就有字書《史籀篇》[1]。如果說先秦是工具書的萌芽時期的話,那麼兩漢則是工具書的奠基時期。《方言》,《說文解字》《別錄》《七略》等一批定型的字典、詞典、書目,為以後工具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着工具書的不斷發展,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除字典、詞典、百科全書外,年鑑、手冊[2]在工具書類型中發展較快,品種多,規模大,既有綜合性的,也有專門或專科性的,既有學術性的,也有生活方面的。
視頻
批判的實在論論文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史籀篇,可可詩詞,2020-09-11
- ↑ 07 中文工具書-年鑑 手冊,道客巴巴,201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