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扬州白塔

扬州白塔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扬州白塔

地理位置;扬州瘦西湖

景点级别;5A级风景区

亦称;莲性寺白塔

通高;30.6米

莲性寺白塔是一座木结构楼阁式栖灵塔,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

莲性寺又名大明寺。位于扬州蜀冈中峰,因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名大明寺。[1]

目录

莲性寺白塔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字乐天)和刘禹锡(字梦得)共游扬州(古称广陵)时,曾同登此塔。刘禹锡有诗云:"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闻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白居易也写下了《与梦得同登栖灵塔》。至唐武宗会昌三年(843),栖灵塔惜遭火焚。宋时,僧可政募款再建,不久又圮。后在寺门正南造了一座三檐四柱牌坊,中门正面篆书"栖灵遗址"横额,以示纪念。

古木兰院

扬州古木兰院始建于刘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已废。院中石塔始建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五年(840)告成,现矗立于石塔路中段绿岛。塔基座较低,四周围的石栏,栏板雕有龙、凤、牛、马等图案。望柱上刻如意花纹,形象生动,线条流畅,为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时所制。

塔身为石制仿砖木结构楼阁式,6面5级,每级均作飞檐瓦顶。除一、三、五级的南北两面辟为拱门外,余面嵌刻小龛,供浮雕佛像24尊。佛像体态丰腴,虽久经风剥雨蚀,轮廓模糊,但仍可见唐雕风格。塔顶六角攒尖,冠以葫芦形塔刹和宝瓶、宝珠,古朴典雅。

文峰寺

扬州古运河东岸旧有文峰寺,今已不存。寺中文峰塔建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扬州地震,文峰塔塔尖堕毁,翌年修复。后此塔屡损屡建,至文宗咸丰三年(1853)倾于兵火。民国初,扬州诸刹长老募议修葺。1923年新塔落成,8面7级,仿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基为石筑须弥座,塔身砖砌,每级设木构塔檐和平座栏杆,均开4门,底层外檐特长,造型雄伟庄重。

瘦西湖莲性寺

扬州瘦西湖莲性寺白塔建于清乾隆年间。砖石结构,外敷白垩,形制仿京城北海喇嘛塔,而稍见清瘦修长。底层为方形台基,四周围有栏板。前置小台,台北及两侧皆筑阶梯,可以登人。基座中央是砖雕须弥座,每面各有3个小龛,雕十二生肖像。座上有承托塔身的覆莲座与金刚圈。中层为龛室,形如古瓶,南面设"眼光门",内供白衣大士像。上层为圆锥形塔刹,有13层瘦长的圆圈,象征佛教"十三天"。刹顶置六角形宝盖,角悬风铃,上托铜质葫芦塔顶。

相关视频

航拍:秋季扬州瘦西湖清晨的莲花桥和白塔,美景如画!

参考来源

  1. 扬州瘦西湖白塔建成的传说,360doc个人图书馆 , 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