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后主动赔款之澶渊之盟
澶州之战之盟 |
打赢后主动赔款之澶渊之盟幽云十六州是通向中原的天然屏障,也是宋辽之间无法解决的难题。宋太宗赵光义曾发动幽州战争,以恢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战斗中均被击败。从那以后,北宋遭受了“恐辽症”,宋国已经从对辽的积极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修复了边界河流,种了榆树,并建立了要塞以阻挡辽国铁蹄。[1]
但是,辽没有吃这一套。如果不打我,我就会打你,主动进攻宋国。不过,在澶州之战之后,为什么宋真宗打赢了却仍建立檀渊之盟向辽割地赔款?是胆小怯懦还是谋高智远?笔者认为都有。
首先,如果只算经济账,辽承认宋对关南十县的实际控制权,宋每年给辽“压岁钱”,谁都谈不上占了什么便宜,算是最早版本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纯算经济帐宋不仅不亏,甚至还有的赚,但是帐不能这么算,这不是钱的问题,三十万岁币的确不多,但毁掉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和一个国家的国防建设,这个条约输了气节。
其次,有人说宋打赢战争却还向辽割地赔款是因为宋在长期战争状态下吃亏,因为宋朝几乎都是步兵,仅一时的胜利是说明不了什么的,但是这句话放在澶渊之盟时不完全正确,澶渊之盟什么时候?公元1004年,宋朝手里可是还握着宁夏呢,党项独立要到1038年了,说缺马可是睁眼说瞎话了。你可能不相信宋朝有大臣提议卖马,因为马太多了。
组建不了强大的骑兵部队怨谁?当然怨宋朝自己!马政搞得一塌糊涂(后来王安石改革还有马政这一项的),都成驴政了。
西夏独立后,养马地没了,更是只能高价买马来维持少数骑兵,一说就是缺马,那西夏独立都离建国78年了,骑兵呢?况且明朝初年有养马地?明朝开国全国只有四万五千匹马,徐达和常遇春照样击败蒙古人。
所以,忘战必危,宋朝就是太胆小怯懦了,太跪舔异族了。
最后,从政治上总的来说,这个条约是没什么毛病,的确可以体现宋真宗的谋高智远,契丹游牧民族不事生产,你就是打跑了他,他也还得来抢你,再说你还不一定打得过他,花点小钱买太平,而且以后他还找你买东西给你钱,就像是做生意。
其实说起檀渊之盟,如果在无聊的外人如我的角度,就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大戏马上到最高潮了,观众屏息以待,然后突然萎了,最高潮的战略决战居然没打就这么和了,实在是遗憾啊。整个宋辽战争,一开始是宋国想搞闪电战突袭,然后强弩之末难穿鲁缟被秒了,之后没好好休整恢复就卷土重来又被秒了。然后大家反复较量各有彼此,始终没有势均力敌畅快淋漓的好好的主力兵团总决战一次,不免让人遗憾啊。如果宋太祖不死,等平定北汉后休养生息几年,然后主力大举亲征燕云,无论胜败,应该好看得多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