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盗龙
手盗龙类(学名:Maniraptora)是个虚骨龙类演化支,在种系发生学上包含鸟类,以及与它们亲缘关系最近的恐龙。手盗龙类主要包含:彭纳盗龙类、镰刀龙类、阿瓦拉慈龙类[1]。手盗龙类是似鸟龙下目的姐妹分类单元,两者共同组成手盗龙形类演化支。手盗龙类在化石记录中首次出现于侏罗纪(峨山龙),并存活到现代,现今有超过10000种鸟类继续存活着。
目录
特征
手盗龙类的特征为细长的手臂与手掌,手掌具有三指,以及手腕上半月形的骨头。手盗龙类是唯一一群具有骨化胸板的恐龙。大部分蜥臀目恐龙的耻骨往前,但许多手盗龙类具有修长、往后指的耻骨,例如:镰刀龙类、驰龙类、鸟翼类、原始伤齿龙类。大部分古生物学家对于偷蛋龙类、衍化伤齿龙类的向前耻骨,认为这是逆演化现象。
羽毛
几乎所有已知的手盗龙类演化支都拥有现代的正羽与飞羽,除了镰刀龙类,但它们被推论也具有正羽与飞羽;北票龙的化石保存了两种型态的羽毛。鸟类(或鸟翼类)拥有动力飞行能力或滑翔能力,可能还有某些驰龙科恐龙,例如胁空鸟龙。某些更原始的虚骨龙类恐龙也具有简易的羽毛,例如中华龙鸟,原始鸟臀目的天宇龙、翼龙目可能也具有毛状结构物。手盗龙类可能也具有这些原始羽毛或绒羽,至少在幼年阶段[2]。
食性
长久以来,古生物学家推测手盗龙类是群高度适合食肉(Hypercarnivorous)的动物,高度依赖肉食,并主要猎食其他脊椎动物。进入21世纪之后,原有的恐龙理论多被重新推翻,古生物学家目前认为大部分的手盗龙类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昆虫、其他动物为食。此外,种系发生学研究也助于厘清不同食性的手盗龙类的演化关系。Lindsay Zanno等古生物学家推论,原始手盗龙类是杂食性动物,后来演化出不同的食性,镰刀龙类、原始偷蛋龙类、少数鸟翼类演化成草食性动物,驰龙科演化成肉食性动物,阿瓦拉慈龙科、少数鸟翼类则是食虫动物,而伤齿龙科、衍化的偷蛋龙类则属于杂食性动物。
其他理論
在2002年,斯特芬·柯瑞克斯(Stephen Czerkas)與袁崇喜根據某些手盜龍類的特徵,例如:修長且往後指的恥骨、短坐骨、以及髖臼的穿孔,似乎在擅攀鳥龍科恐龍身上消失了。他們因此認為擅攀鳥龍科比手盜龍類原始,並假設手盜龍類在非常早期就從獸腳亞目分開演化出來,甚至從早於獸腳類的恐龍演化而來[3]。張福成等人在敘述樹息龍時,則發現樹息龍的肩帶似乎很原始,但仍將擅攀鳥龍科歸類於手盜龍類。但全部的擅攀鳥龍科標本都為剛孵化幼體,而且牠們同時擁有原始與先進的特徵;這些現象可能導因於個體發生學,是牠們早期身長階段的正常現象。髖臼是臀窩上的一個洞,可允許動物有直立姿勢,這是所有恐龍皆有的特徵。
视频
手盗龙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人类首次在琥珀中发现恐龙化石!还能复原吗?_,南方网,2016-12-10
- ↑ 古生物学家重修手盗龙类的家谱,化石网,2015-03-20
- ↑ Czerkas, S.A., and Yuan, C. (2002). "An arboreal maniraptoran from northeast China." Pp. 63-95 in Czerkas, S.J. (Ed.), Feathered Dinosaurs and the Origin of Flight. The Dinosaur Museum Journal 1. The Dinosaur Museum, Blanding, U.S.A. PDF abridged version Template:Way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