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方針
基本介紹
按照其適用的範圍和時間,可分為統管軍事鬥爭全局和全過程的戰略總方針與指導不同戰略階段或不同戰區的具體戰略方針。例如,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持久戰是戰略總方針,戰略防禦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戰略反攻階段分別有各階段的戰略方針。此外,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也有不同的戰略方針。戰略總方針較為穩定,階段性或戰區性戰略方針則隨着戰爭階段或戰局的變化而改變。
戰略方針是軍事鬥爭客觀規律的反映,是在全面分析鬥爭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地理諸因素的基礎上產生的。這些因素不同,戰略方針也不相同。戰略方針通常要規定戰略目的、戰略任務、主要戰略方向、主要作戰形式、戰略部署、軍事鬥爭的持續時間,以及戰略階段、戰略步驟和戰略措施及軍事力量的準備與建設等重要事項。[1]
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戰略方針的正確與否,對整個戰爭進程乃至戰略行動的勝負有着決定性的意義。例如,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執行兩種不同的戰略方針,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共產黨執行「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方針,領導人民軍隊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爭,開闢了廣大的敵後戰場,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國民黨實行單純防禦方針,招致正面戰場一再受到嚴重挫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