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原圖鏈接來自 騰訊 的圖片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戰國時期的玉器,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西北郊擂鼓墩曾侯乙墓東室墓主棺內,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全長48.5厘米,寬8.5厘米,由13片鏤空的各種形式或圖案的玉片及26個圓環、半圓環和方扣連接而成。其中有4個銀挺玉插入,拆卸銀挺玉之後便成為5塊長度不同、環片多少不等的連環玉佩,摺疊起來便形成一塊玉團狀。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玉質晶瑩潤澤,設計匠心獨運,裝飾玲瓏別透,隱隱流露出戰國時代生機勃勃、浪漫自由的審美情趣,是一件在前代絕無僅有、在後世也不多見的稀世珍寶。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將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

目錄

文物歷史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屬於玉組佩,玉組佩始見於西周,到戰國趨於全盛,成為極具特色的玉器品類。1978年,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西北郊擂鼓墩曾侯乙墓東室墓主棺內。

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2]。  

文物特徵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全長48.5厘米,寬8.5厘米,由13片鏤空的各種形式或圖案的玉片及26個圓環、半圓環和方扣連接而成。其中有4個銀挺玉插入,拆卸銀挺玉之後便成為5塊長度不同、環片多少不等的連環玉佩,摺疊起來便形成一塊玉團狀。

其第一塊玉的下片以自身凸出的玉環連成體,上片刻有方形夔龍,下片則是四角出夔鳳的玉環。第二塊玉最上層片鏤了四個勾連活環,第二片是半橢圓形鏤空變相夔龍的紋環,第三、四片琢成腰圓形片,均以十字間隔,每一空間內飾鏤空渦紋。第三塊小玉琢成飾以蛇紋的扁方形扣,中間一素環勾連一夔龍環。第四塊橢圓形玉寬7.3厘米,上下兩層腰圓玉片均為鏤空螭虎紋,各琢鏤兩個固定的半圓環與側面出脊角的扁方二孔扣環連接,扣環飾夔龍紋。第五塊玉最上的方形、玉片為鏤空夔龍紋,上下鏤二方孔,與其下之鏤空二夔龍、二蛇紋扁方孔玉片相連,再其下是以二環連接的尖首玉片,寬8.1厘米,飾鏤空蛇首紋,最下方的玉片為鏤空螭紋,有固定的半圓環。

創作技巧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由5塊玉料共雕成16節,每組內各玉片之間以玉套環相連,用橢圓形活環和榫連接在起。各部分均使用了鏤空、浮雕及線刻手法,飾以龍蛇、鳳鳥紋,並以蠶紋、弦紋、雲紋、繩紋等作為輔助紋飾。各節分別透雕成龍、鳳或璧形,龍、鳳上則以陰刻和淺浮雕表現出嘴、眼、角、鱗甲羽毛、尾、爪等細部特徵,全器共透雕、浮雕和陰刻出37條龍、7隻鳳和10條蛇的形象。

文物賞析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繁複的紋飾,帶有明顯的春秋時期玉器裝飾的風格。這件玉組佩玉質晶瑩潤澤,設計匠心獨運,裝飾玲瓏別透,隱隱流露出戰國時代生機勃勃、浪漫自由的審美情趣。

文物價值

依據文獻,玉佩的組合是有一定規矩的:一般是衡在最上,起提梁作用。上下穿孔,下系三條絲縷,兩邊系璜,中懸沖牙,還要雜以瑪瑙、松石等製成的小飾件,並加以串聯,形成組佩。但從鏤空多節玉佩的組成來看,似乎沒有依據什麼嚴格程式,也與其他出土的玉組佩不同,這就為探討戰國的佩飾制度,提供了寶貴的實物參照。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是戰國玉器中環節最多,紋飾最繁複,工藝最複雜,技術難度最大的一件。代表了戰國早期琢玉工藝的最高水平和戰國早期的典型風格,堪稱絕世孤珍。

視頻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 相關視頻

大叔帶來一個戰國玉佩,主持人不敢碰,專家也無法估價!
《國家寶藏》 第三集 《曾侯乙尊盤》 上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