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酒(曾福來)
作品欣賞
我說酒
最近和朋友小聚,談到了酒。
其實我很早就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
說了別人無論任何不相信,我第一次喝酒竟是在讀小學的時候,那時候我家較窮,一年很難吃上肉,所以每逢生產隊集體加餐,我就像尾巴似地跟着父親,父親是生產隊長,吃飯帶個小孩,別人自然不好多說。大人們在酒飽飯足後用筷子撿起一塊肉,引誘我說:「你把這杯酒喝了,我就把這塊肉給你吃」。我看着筷子上的肉,點了點頭。大人們先讓我吃下肉,後遞給我一杯酒。我接過後一飲而盡,頓時辣得雙目緊閉,頭搖得像撥浪鼓,大人們樂得哈哈大笑。以後一遇到這樣的機會,我就跟着父親,喝酒是假,吃肉是真。
父親很愛喝酒,而且酒量大得出奇。記得來我家的客人常被父親喝得搖搖擺擺,東倒西歪,甚至「現場直播」。
不知我是從小受到鍛煉,還是得到父親的遺傳,我的酒量也不小。記得開始我上班的第一天,單位為歡迎我擺了一桌酒席,那時我雖是一個年輕未成家的小伙,但遇到酒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端起酒杯,站起敬這些「沙門長老」,一人一杯,一杯一口,驚得在座的眼睛瞪得老大,心裡暗暗吃驚。以後「小曾能喝,小曾能喝」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飛出好遠好遠。
我究竟能喝多少酒,自己也不清楚。
30年前仲夏的一天下午,我從單位騎車50多里趕到老家,此時我父親已去世2年,姐妹已經出嫁,兩個弟弟還在高中讀書,家中就只有我和母親兩人,晚餐時母親為我做了平時愛吃的幾道菜,我拿起一瓶隨身帶的斤裝「洋河大麯」,坐在古老的槐樹底下喝着酒。月色似銀,月光如水,靜靜地溶在我周圍的一片天地,田野里,蛙聲如潮,流螢飛舞。我邊喝邊陶醉在這迷人的夏夜,直到母親為我打來洗澡水時我才放下酒瓶。洗完澡,我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一早起來問母親:昨晚喝了多少酒?母親遞過來的竟是一隻空瓶!
中國的酒文化起源於何時?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古以來,酒是好客、氛圍、議事、友誼、坦誠、消愁的象徵,不然哪有」無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曹操煮酒論英雄」、「勸君更盡一杯酒」、「酒後吐真言」、「何以解愁,唯有杜康」這麼多詩言錦句的來歷?此外酒還象徵着強悍、英雄,諸如「風沙、烈酒」、「酒壯英雄菜壯膽」等,《紅燈記》中李玉和的「臨行喝媽一碗酒」足顯得英雄氣概。善思的人們總是喜歡思考事物的多樣性,可以說《水滸傳》中武松酒後打死大蟲,完全是酒和氣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試想想,武松如果沒有喝酒、頭腦清醒的話,在官府黃牌「三碗不過崗」的警告下,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拿自己的性命去開玩笑。
多少人借酒完成了大業,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鞏固了自己的統治;李白「斗酒詩百篇」,詩情萬丈;蘇東坡在金山寺大醉後寫下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竟成了千古絕唱!
成家後,在妻的「管制」下,我戒掉了煙,所以酒成了我唯一的嗜好。我愛獨酌,妻看着我一個人在家喝酒,說:「你不如也把酒戒了算了。」我回答得振振有詞:「一個人不能一門愛好也沒有,那樣他會沒有追求,失去精神生活的。」,妻聽後覺得我的話不無道理。尤其在迷上寫作之後,我更離不開酒了,每逢酒後總是感到思路那樣活躍,「下筆如有神」,至此我才明白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為何讓自己成為酒鬼?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反兩面性。酒也是一樣,酒多亂性,酒後誤事、鬧事、肇事的現象層出不窮,於是一道道禁酒令應時而生,這可苦了我,雖說我從未出現過酒後誤事鬧事等現象,但畢竟自己是政府的一位職員,為了維護形象,不得不順應「時代潮流」。然後酒畢竟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禁起來也絕非易事。隨着禁酒令的不斷,怪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官員們從「不准喝」到「編着理由喝」,從「公開喝」轉向「地下喝」、「偷着喝」,從「小口喝」到「放雷子」。酒杯也越喝越大,最後不如推杯換盞,一醉方休……
咳,酒,這東西,真怪!很難讓人說清。 [1]
作者簡介
曾福來,中共黨員,安徽省廬江縣衛生健康委員會機關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