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我記憶中的泉州(江繼祥)

​​ 我記憶中的泉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我記憶中的泉州》中國當代作家江繼祥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我記憶中的泉州

一座城市令你念念不忘,大抵是因為那裡的記憶早已刻進心裡。我在泉州工作和生活了六年,雖然現在已經離開很多年了,但對當時特別喜歡那裡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以及特色美食都有深刻的記憶。

泉州是一座有着一千七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至今還保存着許多文化古蹟,它們見證了泉州歷史上的繁榮。泉州是一個沿海城市,藍藍的海灣環抱着這座美麗的城市。站在泉州港,眼前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海,來來往往的船隻川流不息,碼頭上停靠着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泉州每一處都有美麗迷人的風景,令人怦然心動、遐思萬千。這裡有明淨的天空、湛藍的大海、和煦的陽光、清新的空氣;這裡有鍾靈毓秀的清源山、莊嚴肅穆的開元寺、披風礪雨的洛陽橋、威鎮海邦的崇武古城等等;這裡有醇香四溢、口味獨特、地道純正的傳統美食,各種特色小吃不計其數,經典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泉州清源山不僅是一個美麗的自然風景區,也是一座蘊含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寶庫。清源山素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山上到處可見奇岩怪洞,流泉飛瀑,峰巒疊翠,萬木競秀,嵐氣縹緲,瑞煙繚繞。以宗教寺廟、文人書院及石雕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布每個角落。歷代文人武將、高僧權貴在這裡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有北宋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有明代軍事家俞大猷的「君恩山重」,有近代泓一法師的最後遺墨「悲欣交集」等等等等。這些碑刻和崖刻內涵豐富、形式多樣、風格各異,有的飄逸秀麗,有的剛勁有力,有的筆勢生動,有的奇姿橫生。

清源山老君造像是中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整個石像雕工精細、形態生動、鬚眉分明、衣褶清晰,是宋代石雕中的藝術珍品。它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栩如生、精妙傳神,令人驚嘆宋代石雕工匠的非凡智慧與卓越技能。老君造像是道家學說創始人老子的石雕像,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老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化家和史學家,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其代表作《道德經》不僅是中華文化的一座豐碑,也在國際間展現了中國哲學的魅力,對世界多個學科和社會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清源山冬暖夏涼,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生機勃勃。春風初度之時,山桃紅艷,杜梨似雪;秋陽普照之際,楓葉如火,野菊盛開;而初夏來臨之至,山花爛漫,漫山遍野的薔薇、牡丹、雀梅、蛇莓、山杜荊、金櫻子等各種野花競相開放,空氣中到處瀰漫着醉人的馨香氣息,讓人賞心悅目,感受到大自然無私的饋贈與純真樸實。清源山地處亞熱帶,屬海洋性氣候。即使秋季依然滿山遍野鬱鬱蔥蔥,冬季也只是樹葉微微泛黃,直到北方寒流侵襲,豐厚的植被才變得萬紫干紅;殷紅的丹楓如痴如醉,艷紅的漆樹如火如荼,猩紅的石榴秀色可餐,紫紅的烏桕嬌顏含笑;紅里透黃的黃連木、黃中帶赤的金縷梅夾雜在蔥綠的榕樹、墨綠的馬尾松、翠綠的相思樹、黛綠的重陽木之間,宛如一幅五顏六色的水彩畫。

開元寺是泉州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廟之一,也是福建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開元寺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開元寺始建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至今已近1300年的歷史。寺內收藏了許多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充分反映了開元寺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著名的弘一法師晚年曾在泉州居住14年,其中停留最長的寺廟就是開元寺。他在這裡講經弘法,最終圓寂於這裡。他一生跨越兩朝,俗佛兩界;他精研佛法,愛國愛教,被稱為一代宗師,流芳於世。

開元寺大雄寶殿前有兩座用一塊塊岩石壘起的巨塔,一東一西遙相對峙。這兩座石塔分別叫鎮國塔和仁壽塔,鎮國塔始建於公元865年,仁壽塔始建於公元916年。這兩座石塔不僅是開元寺的標誌性建築,也是中國寺廟中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它們任憑颱風肆虐和地震衝擊,歷經千年風雨,至今依然不倒。

泉州洛陽橋是古代泉州連接福州,乃至江西、浙江等內陸腹地的交通樞紐,在泉州水陸複合運輸網絡中具有開拓性的里程碑意義,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交通保障作用。

泉州洛陽橋歷史悠久、氣勢恢弘。它始建於北宋皇佑四年,竣工於嘉佑四年,前後歷時七年之久。泉州洛陽橋結構牢固,全部由堅硬的花崗岩築成。整座橋造型美觀,橋上的石塔、石佛、石將軍精雕細刻,形態逼真,惟妙惟肖,展現了古代巧奪天工的造橋技術。

泉州洛陽橋是中國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橋,首創「筏形基礎」「養蠣固基」「浮運架梁」等先進的建橋技術。這種把生物學與橋樑建築學相結合的固橋技術,是世界橋樑史上的偉大創舉。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中國現代橋樑之父茅以升稱其為「中國古代橋樑的狀元」,清道光郡守沈汝瀚贊其為「海內第一橋」。它跨越千年,至今依然屹立在那裡,也屹立於世界橋樑建築史上,給世人留下一座瞻仰的歷史豐碑。

崇武古城位於泉州惠安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是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為抵禦海上倭寇所建。崇武,乃崇尚武備之意,崇尚勇猛、剛健、威武有力的精神。崇武古城以其堅固的城牆和獨特的軍事陣地而著稱。在抗倭戰爭中,這裡是中國抵擋倭寇侵略的第一道防線,是我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崇武古城堅如磐石,由數不清的花崗岩石塊砌築而成。它不僅是一座城池,更是見證了抗倭英雄的壯麗歲月。踏上石砌的台階,緩緩地走上城牆,走在昔日的雄關之上,仿佛走在長城之巔。看到那城牆上留下的一道道箭痕和斑斑銹跡的鐵炮,仿佛浴血奮戰的場景如在眼前、金戈鐵馬的吼聲猶在耳畔,一下回到海防抗倭的歷史年代。崇武古城如同一個堅不可摧的巨石,屹立在祖國東南沿海,屹立在祖國人民心中。

塗門街是泉州一條古老的街道,是一條融合中西建築及閩南風格的千年古街,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沉澱。在短短一千多米的街道上矗立着三種不同文化內涵的特殊建築,有香火盛旺的關帝廟,有現存最古老的清淨寺,有宏偉壯觀的孔子廟。它們相鄰咫尺,卻一直和諧共處,是泉州的一大奇觀,更是泉州容納東西方多元文化的體現。泉州自古就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它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坦然接受不同教派和不同地方的人們。

泉州每一條街巷都有它獨特的味道,至今讓我還在細細品味,耳邊仿佛依然迴蕩着市井的嘈雜聲、鋪子夥計的吆喝聲、絡繹不絕自行車鈴聲。我喜歡走進街道清幽的小巷,去探尋未知的風景,遇見老屋門口慵懶的小貓,看見陽光下打盹的老人,聽到樹枝上婉轉的鳥叫聲;我喜歡看見巷子裡的人們,坐在那裡吃着各種小吃,慢慢品嘗舌尖上的美味,感受生活的幸福美好;我喜歡品種繁多的雜貨店裡,看不見人頭攢動,看到的是時光悠悠;我喜歡在古厝茶館裡聽泉州人講古,茶香飄散,醉了人心,停了時間;我喜歡那種從車水馬龍的街道進入清靜之地的感覺,喜歡在那裡看到虔誠祈福的人們和閒庭信步的白鴿,各自都是那麼安閒自在。

作為泉州中心地標的鐘樓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文化意義的建築,它後來也見證了泉州的繁華。鐘樓位於中山路與東、西街交匯的十字路口,至今已有九十年歷史,其設計風格既有歐洲的特點,又融合了閩南地區的傳統元素,形成了獨特的中西合璧風格。鐘樓造型簡約而不失美感,簡單中透露出濃濃的精緻感,其內部裝飾包括四個圓形時鐘和頂部刻有「東南西北」方向標。整座建築結構簡潔、線條明朗,沒有氣勢雄偉,沒有雕樑畫棟,更沒有金碧輝煌。正因為如此,鐘樓矗立在高樓林立的鬧市區反而顯得更加突出。遠遠望去,宛若臨街而立樸素典雅的少女,更似低調謙遜的泉州人站在那裡。

泉州西湖公園位於清源山腳下。跨進公園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湖面,仿佛有無數的珍珠在跳躍;四周秀麗的柳樹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着婀娜的身姿,好似一群細腰的姑娘在舞蹈。公園裡的小草長得綠油油的,又細又嫩,像綠毯一般柔軟,好像鋪在地上的棉絮;一串串小花燦爛奪目、十分艷麗,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花蕾初綻,有的迎風盛開,紅的像火,白的如雪,黃的似金,五顏六色的花朵交相輝映,令人陶醉。踏着林間小道,走着走着,兩旁的花草突然消失,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座是用大理石砌成的拱橋。拱橋兩旁護欄的石柱子上雕有小巧玲瓏的獅子,形態各異,有的閉目養神,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昂首挺胸,一個個活靈活現。湖中心聳立着一座氣派十足的「刺桐閣」,它三面環水,背面坐落在高大的城牆上。整座刺桐閣為木石結構,台樓環廊,碧瓦紅梁,高達五層。門窗樑柱繪刻着五彩斑斕的各式圖案,底層的屋檐下掛滿了小燈籠,一派喜氣洋洋。看上去瑰麗輝煌、古色古香、宏偉軒昂,為美麗的西湖公園平添了幾分姿彩。

泉州的美食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深深植根於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中。泉州的小吃極具特色,種類多達幾十種。

面線糊是泉州傳統早餐的瑰寶,也是當地特色美食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以細膩如絲、入口即化的面線為主料,用豬筒骨等各種食材及蝦、蚝、蟶、淡菜等海產品熬煮成湯,然後加入適量的地瓜粉和其他調料,直至形成糊狀。吃起來細嫩柔軟、湯汁濃郁,給人帶來鮮美的享受。面線糊的歷史有着傳奇色彩的故事,但其起源和發展更多是基於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承。

海蠣煎,這種香氣四溢的傳統泉州美食,是一道有着閩南情懷的小吃。最早起源於泉州南安的鄭成功,他領軍攻打侵入台灣的荷蘭軍隊。由於當時缺乏糧食,不得不選取當地的海蠣加入地瓜粉、清水等煎成餅來充飢。如今海蠣煎加入的食材更多,口感鮮嫩,香脆可口,味道鮮美多汁。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當地居民的喜愛,也吸引着五湖四海的食客們前來品嘗。

薑母鴨,這道泉州的特色美食,仿佛是一幅富有韻味的畫卷。它以鴨子為主料,將鴨肉與薑母、紅棗、枸杞等中藥材相互融合,慢燉而成。它既是一道美味的佳肴,又具有一定的藥膳功效。品嘗這道菜品,不僅讓人垂涎欲滴,更讓人感受到泉州人對於美食和健康的獨特追求。薑母鴨的藥膳功效,能夠溫中散寒、養陰潤燥、補脾開胃、利水消腫,這使得這道菜品成為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土筍凍是泉州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傳統風味小吃,它晶瑩透明、鮮嫩脆滑,味道鮮美,富有彈性。它的主要原料是一種名為可口隔囊星蟲或沙蟲的海產品,這些蟲子生長在淺海灘涂里,能夠吸收海水中豐富的營養物質來生長繁衍。土筍凍的營養價值極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和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具有滋陰降火、清肺補虛、活血強身及補腎養顏等功效,有着「海上冬蟲夏草」的美譽。

洪瀨雞爪也是泉州一種傳統風味小吃,以其獨特的滷味而聞名。它不僅在當地享有盛譽,而且已經傳播至全國各地。洪瀨雞爪在滷製過程中使用的是一種特製的老湯,加入多種中藥材料,使得它既保留了原有的風味,又增添了豐富的營養和健康的元素。洪瀨雞爪質地飽滿,色澤金黃,看起來令人垂涎三尺,吃起來滑韌微辣且有韌性,清香可口,越嚼越有嚼勁,讓人回味悠長。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煥發青春,舊貌變新顏。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個個工廠像雨後春筍紛紛出現,城區不斷擴大,道路越來越寬廣,城市越來越漂亮,環境越來越美好。

當我離開泉州之後,儘管歲月流轉,但我仍然記得在那裡我所遇見的和我所喜歡的;即使時間流逝、空間相隔,這份記憶仍將持續,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作者簡介

江繼祥,筆名大江東去、江影沉香、江晚莫愁;網絡詩人,發表詩歌七百多首,擅長寫舊體詩;業餘作家,發表散文、短篇小說等四十餘篇,有一部長篇小說發表;高級工程師,在國家和省級期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