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彌留之際
目錄
內容簡介
《我彌留之際》是美國作家福克納於1930年發表的代表作以及「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說之一。講述美國南方農民本德倫為遵守對妻子的承諾,率全家將妻子的遺體運回家鄉安葬的「苦難歷程」。小說完全由本德倫一家、眾鄰居及相關人員五十九節內心獨白構成,多角度講述了這個故事,是作者運用多視角敘述方法及意識流法的又一傑作。
小說以一個女人—艾迪·本德倫為軸心。艾迪是小學教員出身的農婦,經過幾十年生活的煎熬,終將撒手歸西,小說便以此開篇。艾迪是本德倫家5個孩子的母親,她要求丈夫安斯在她死後將她的屍體運到傑弗生與娘家人葬在一起。但是,仿佛老天有意捉弄,艾迪死時恰逢大雨傾盆,次子達爾與另一個兒子朱維爾(艾迪與一牧師的私生子)駕駛着全家唯一的運輸工具——一輛破舊的馬車離家掙錢在外。3天後,被大雨耽擱後終于歸來的馬車載着艾迪的屍體踏上了通往40英里外的傑弗生。但是,能去傑弗生的所有橋樑都己經被大水沖走,本德倫一家只好冒着危險涉水而過。結果,長子卡什為保護母親的遺體而被壓斷了一條大腿,家裡唯有的兩頭騾子溺死在水中。為使旅途繼續進行,只好抵押了全家的耕作機、播種機,搭上卡什攢下用於買電唱機的8美元,並換掉了朱維爾利用夜間辛苦做工換來的視若生命一般寶貴的馬,買了一對新的拉車騾子。炎熱的夏天,在路上奔波了幾天的屍體的臭味不僅招來一群群的禿鶩,而且,所經之處,行人側目,鄉鄰咒罵,連警察也不得不出面干預。達爾,這個渴望母愛卻一直被拒之門外的兒子,企圖放火燒掉棺材,以結束這次荒誕的旅程,但目的沒有達到,卻燒掉了停放屍體的別人的倉房。歷盡千辛萬苦,經過「水」與「火」的災難,本德倫一家終於埋葬了艾迪。之後,在朱維爾和杜威·德爾(本德倫家的女兒)的協助下,兩個帶槍的人將達爾抓了起來,送入了精神病院。而安斯則迅速地配上了假牙,找到了新歡—一個「鴨子模樣」的女人。
《我彌留之際》是威廉·福克納最優秀的作品之一,福克納曾把《我彌留之際》稱為自己最好的小說。《我彌留之際》自出版以來,評論家們一直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這部作品被許多評論家認為是代表福克納最高創作成就的作品之一,也是福克納高超意識流技巧的體現。 也是威廉·福克納一部實驗性的作品,也是一部為他帶來國際性聲譽的當代美國文學作品中的傑作。作品剔除讓讀者眼花繚亂的技術外,它的真正價值在於:重估人對苦難的承受力。福克納藉助他獨特的敘事方法,將那些看起來完全是記憶碎片重新整和、結構,恰恰在他將整個世界折開的同時重新建築了起來。
《我彌留之際》在當時是一部具有實驗性的小說,是對西方流行的探求文學模式的諷刺性模擬。是了解福克納其他更具有挑戰性小說的入口。這本小說已經為作者以後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系列作品做好了鋪墊,更為重要的是,在這本小說中,福克納描寫的不僅僅是南方人,評論家們集中關注其中人類忍受苦難的能力以及最終取勝的人道主義思想。並且他還觸及到了整個現代世界和人類的生存狀況,而這正是福克納整個「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作品系列的主題所在。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原因為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他一生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與12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15部長篇與絕大多數短篇的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脈絡是這個縣傑弗生鎮及其郊區的屬於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個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系中共60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個長篇、短篇小說中穿插交替出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譁與騷動》。 福克納使用的句法往往是奇特而扭曲的,這些句子看起來過於繁複,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同位關係很模糊,甚至沒有。插句裡面常常套着插句,使人困惑,這些曲折流動的句子使得讀者沉浸於他所創造的世界之中。大量抽象的詞彙在其作品中往往反覆出現。這些詞彙的堆砌使他寫出的句子常常被批評為累贅,然而沃倫貝克認為他的用詞往往很是精確,累贅的傾向在《喧譁與騷動》之後的作品中也有所抑制。表示特徵或抽象定義式的 …
內容預覽
朱厄爾和我從地里走出來,在小路上走成單行。雖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誰從棉花房裡看我們,都可以看到朱厄爾那頂破舊的草帽比我那頂足足高出一個腦袋。 小路筆直,像根鉛垂線,被人的腳踩得光溜溜的,讓七月的太陽一烤,硬得像磚。小路夾在一行行碧綠的中耕過的棉花當中,一直通到棉花地當中的棉花房,在那兒拐彎,以四個柔和的直角繞棉花房一周,又繼續穿過棉花地,那也是腳踩出來的,很直,但是一點點看不清了。 棉花房是用粗圓木蓋成的,木頭之間的填料早已脫落。這是座方方正正的房屋,破爛的屋頂呈單斜面,在陽光底下歪歪扭扭地蹲着;空蕩蕩的,反照出陽光,一副頹敗不堪的樣子,相對的兩面牆上各有一扇寬大的窗子對着小路。當我們走到房子跟前時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