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初名英美會福音堂,1933年改名為四聖祠禮拜堂,位於錦江區四聖祠北街17號,其前身為加拿大基督教循道宗衛斯理會,至今有一百一十年歷史。是成都市開放教堂中最古、保存較為完整的教堂,現存教堂已有80多年歷史,是市內及郊縣信徒比較集中的一個教堂。由傳教士兼建築師蘇繼賢設計監造,屬德國巴伐利亞式建築風格的教堂,該堂占地3000餘平方米,使用面積1200餘平方米,高約18米。1980年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該堂進行了整修,1989年元旦正式復堂。

2015年因線路老化,建築腐蝕等問題進行了教堂維修。教堂維修時,恢復了鐘樓。

目錄

衛斯理宗

英國約翰·衛斯理[1](John Wesley 1703年-1791年)創立了基督新教衛斯理宗(Wesleyans)。教會主張聖潔生活和改善社會,注重在群眾中進行傳教活動。在美國獨立後,美國衛斯理宗脫離聖公會而組成獨立的教會。其後教會分裂為美以美會、堅理會、美普會、循理會[2]聖教會等。1939年,美以美會、堅理會和美普會合併成現今的衛理公會。

規模簡介

1891年,加拿大英美會對華傳教,已經在華傳教多年的資深美國籍傳教士赫斐秋(Virgil Chittenden Hart,1840年-1904年,原屬美國美以美會),和加拿大傳教士何忠義(G E Hartwell)夫婦、司徒芬孫(D W Stevenson)夫婦、啟爾德(O L Kildorn)醫生夫婦、赫爾等一行9人,成為該會來華的第一批傳教士,於1892年初到達四川成都,他們在四聖祠買下一片菜地,1894年建立了存在至今的四聖祠禮拜堂。一年後,1895年毀於反教風波(成都教案)。次年又重建。1900年義和團事起,堂再次被毀,又再次重建,可容300人。

此後,教堂周圍陸續興建了男女仁濟醫院、華英書局、華英女中、協和女師等眾多機構,信徒大量增加,於是在1920年發起了「百萬磚」運動,新建可容千人聚會的帶鐘樓的禮拜堂,風格屬於簡化的哥特式。次年落成。設計者是蘇繼賢(Walt Small)。

1945年馮玉祥將軍在恩光堂的鐘樓上敲響了抗日勝利的鐘聲。

1966年文革開始,教堂遭到嚴重破壞,並被占用。1984年11月25日修復,1989年1月1日重新開放。

2015年因線路老化,建築腐蝕等問題進行了教堂維修。教堂維修時,恢復了鐘樓。但因建築受力原因只恢復當年鐘樓高度的一半。

聚會時間

周六上午9:30、晚上18:30

周日上午9:30、下午14:00

4注意事項==

恩光堂謝絕一切拍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