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煤作用
《成煤作用》是地質學一個名詞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成煤作用名詞解釋:由植物遺體轉化為煤,主要經歷泥炭化/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作用兩個階段。由植物轉變為泥炭的作用即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是指浮游生物和菌類死亡後沉向水底,在停滯水體中,即一種缺氧的還原環境下通過細菌,特別是厭氧細菌的作用,植物體中的脂肪和蛋白質遭到分解,通過聚合作用轉化為腐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形成大量瀝青,故又稱瀝青化作用。煤化作用是由泥炭向褐煤、煙煤和無煙煤的轉變過程
地質學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主要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岩石圈。作為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地質學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並列為自然科學五大基礎學科。
地球自形成以來,經歷了約46億年的演化過程,進行過錯綜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同時還受天文變化的影響,所以各個層圈均在不斷演變。約在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生命現象,於是生物成為一種地質營力。最晚在距今200~300萬年前,開始有人類出現。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一直在努力適應和改變周圍的環境。利用堅硬岩石作為用具和工具,從礦石中提取銅、鐵等金屬,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產生過劃時代的影響。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的你知道有多少個嘛?,搜狐,2022-08-14
- ↑ 漢語的發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會說漢語嗎?,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