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成本管理會計

學術水平,是2006年8月由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國強吳樹暢 主編,毛洪濤劉曉善 副主編。

成本管理會計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成本管理會計 [1]

研究難點 風險成本管理會計

目的 進行一個新的探索 [2]

必然性 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合併的必然性

定義

成本管理會計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結合現代管理會計而形成的一個新領域。現代管理會計脫胎於成本核算,臻於成熟後再回歸母體,突破了傳統管理會計的界限,使二者更加完善統一。

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合併的必然性:管理會計以成本會計為基礎。雖然發展中的管理會計拓寬了原有成本會計的預測、決策等職能範疇,具有更廣闊的研究領域,但它研究的基礎設有改變。管理會計必須利用成本會計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決策和規劃,如果缺乏成本會計作基礎,管理會計則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變為空中樓閣而無法存在。無論從我國還是從西方來看,理論界對於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界限是模糊的,尤其在西方人的觀念中,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同質。如美國著名的斯坦福商學院會計界權威教授查爾斯。T.亨格瑞認為:"現代成本會計也常被稱為'管理會計'"。

相關簡介

在新視角下看風險成本管理會計

概述

風險的概念源於保險業,如精算師對保費的現值計算就發展到了金融業,特別是銀行系統對風險的管理,並逐步擴展到其他風險行業。如今比較成熟地對風險進行分類的就是商業銀行,其將風險分為兩類,即非市場風險和市場風險,共九種,即信用風險、利率風險、聲譽風險、價格風險、戰略風險、匯率風險、交易風險、流動性風險、法規風險。

最據權威、最科學全面的是由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貨幣管理局、美聯儲這兩個機構對風險的分類。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貨幣管理局將金融風險分為九種,即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價格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交易風險、法規風險。而美聯儲將金融風險分為六種,即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法規風險、操作風險。

1962年,美國的道格拉斯·巴婁最早提出了風險成本概念。RIMS及其戰略夥伴Ernst&Young公司在其發布的報告中將風險成本界定為與風險相關的如下費用:保險費、置留損失、內部管理費用;對外服務費用包括諮詢、必備管理和其他銷售服務費;融資擔保;費、稅和類似費用。可見,風險成本概念源於保險業,其範圍廣泛,包含了因風險發生的支出以及管理風險所發生的費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的哈林頓和尼豪斯將風險成本定義為由於風險存在而導致的公司價值的減少,包括風險的期望損失成本、損失控制成本、融資成本、內部風險控制成本、殘值不確定性帶來的損失,由此深化了風險成本概念。

(1)期望損失成本。期望損失成本包括直接損失期望成本和間接損失期望成本。直接損失成本主要包括對損毀資產進行修理或重置的成本,對遭受傷害的員工提出的賠償、訴訟的支付成本,以及對其他法律訴訟進行辯護和賠償的成本;間接損失包括所有因發生直接損失而導致的淨利潤的減少。

(2)損失控制成本。損失控制成本是指公司為降低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採取一定手段來提高預防損失的能力、減少風險行為所發生的成本。(3)損失融資成本。損失融資成本包括自保成本、保險費中的附加保費,以及擬定、協商和實施套期合約和其他合約化風險轉移合同過程中的交易成本。

其中自保成本包括為支付損失而必須持有自保資金的成本。(4)內部風險抑制成本。內部風險抑制成本包括與實現分散經營相關的成本以及與管理這些分散行為相關的成本,也包括對數據以及其他類型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以進行更精確的損失預測而產生的成本。(5)殘餘不確定性成本。

殘餘不確定性成本指通過損失控制、保險、套期、其他合約化風險轉移合同以及內部風險抑制措施並不能完全消除損失的不確定性。公司選擇並實施了損失控制、損失融資以及內部風險抑制措施後殘餘的那部分不確定性成本稱為殘餘不確定性成本。

突破

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提出是對現有的成本管理會計體系的一種新的嘗試,對現有的成本管理會計有很大的影響。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對現有成本會計體系的一個衝擊。

首先,風險成本是對企業成本含義的一個擴展。成本主要是與收入相配合的產品成本,企業一般採用這個狹義的定義。管理會計對成本進行了另外的分類,如按經濟用途分為製造成本和非製造成本;按可盤存性分為期間成本和產品成本等等。但是這兩種定義下都要求成本是實際發生,並可以清楚計量、確認的,即成本是能夠被量化的。

風險成本是因為風險的存在所導致的公司損失,而風險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它是由客觀實際和人的主觀判斷形成的,所以風險成本很大程度上是人們的預期的心理成本而並不一定實際發生。這和實際可以用具體數據表達的成本有很大的區別。

其次,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對現有的會計核算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對成本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這四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思路。原來的成本管理會計主要是為向管理當局計劃、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信息,而從企業的有關成本方面進行會計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的信息系統。對於成本信息的確認,如今的成本管理會計堅持的思想就是:

判斷哪些成本應該進入會計系統,計入何種會計科目,以及何時計入。上述成本都是指有明確的發生事實、可以確認的成本。而風險成本是通過客觀事實和主觀的判斷認為該經濟活動存在風險、可能對企業造成損失而發生的潛在成本。

從成本計量的角度來看,如今的成本計量是對具體成本貨幣化的過程,它是對實物性質的成本所作的性質上的轉換,即把成本量化成可以進行會計處理的數據。而風險是無法通過實物量化的東西,不可能像確定的成本一樣,通過體積、大小、容積等物理特徵來衡量,也不可能通過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所發生的貨幣交易來記錄。

從風險的性質上可以看出,對風險成本的計量方法要求同如今的會計計量方法不同。從成本的會計記錄方面思考,經過了確認和計量兩個程序,成本可以進入薄記系統,以便經過薄記系統的分類、整理、加工和轉換,最終通過會計報表系統輸出會計信息,為企業管理當局決策服務。

傳統的成本數據較容易被記錄,因為它是真實經濟業務發生的,而對於風險成本,我們無法用現有的處理加工模式來解決其記錄問題。從成本的披露、報告方面看,管理會計的最終目的是為管理當局提供管理有用的信息。成本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處理後生成會計報告,而會計報表中披露的成本僅限於可以用貨幣量化的成本數據,風險成本作為預期成本,其不會像傳統的成本一樣可以直接通過明確的數據披露出來,供管理層研究。

再次,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給管理當局和企業會計部門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即讓會計部門在企業的成本處理過程中融入風險意識,並使企業管理層在研究企業成本過程中還要考慮風險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潛在影響。這就要求企業各相關人員在各自的職能範圍內考慮風險所可能帶來的成本。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慮:(1)迴避風險。風險具有客觀性,企業是不可能只通過決策者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消除風險,只能通過迴避風險來減少企業的損失,對超過企業風險承受能力的財務活動加以規避。

(2)分散風險。如果風險無法迴避,就可以採取分散風險的手段,把風險成本降低到比較低的水平。企業可以通過聯營、合併等多方位、多元化的經營方式來擴大規模,運用規模經濟的優勢來分散企業風險。(3)抑制和轉移風險。企業可以通過會計信息系統的優勢,在信息處理過程中通過監控和有效的信息傳遞而預先獲得警報信息,並採取有效措施抑制風險;風險轉移可以理解為把企業的風險轉嫁出去,企業可以通過採取保險、轉包、轉讓、轉租、簽訂遠期合同等方法把風險轉嫁到企業外部。

(4)風險的保險和補償。要在管理中融入風險意識,可以相應地建立一個職能體系,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四個過程。在企業進行風險識別時,管理會計提供信息支持;在進行風險衡量時,可充分利用會計的評價方法、評價技術,以增強風險識別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在進行風險防範與控制過程中,管理會計通過自身的防範體系和控制手段,化解和減小風險損失;在風險管理實施過程中,強化風險的業績評價體系;在進行風險成本控制與管理時,可利用會計管理和參與風險決策的職能,為有效地控制風險成本發揮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風險成本管理會計與如今的成本管理會計的區別所在。但是也應看到,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活動的複雜化,為了適應企業管理的要求,會計信息系統也在不斷的改進之中,雖然風險成本管理會計是新興的研究領域,但其思想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滲透到了企業的管理之中。如在財務管理理論中很早就提了投資組合風險、企業資本結構中的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對於這些領域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法,對於投資組合風險可以運用數學概率技計算方法,對其進行期望預測,以尋找出最好方案。

對於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我們可以通過財務槓桿和經營槓桿的計算才減少其對企業的損失。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財務管理上的風險成本觀點可以說是企業風險成本管理的一個小的方面,屬於風險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只是對財務這一塊風險成本的研究,而風險成本管理會計涉及的層面比它大的多,覆蓋整個企業的方方面面。在現代企業的對外報表披露上也體現了風險成本的運用,即對預計負債的披露問題。預計負債它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它的履行很可能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可以看到預計負債並不是如今就發生的它很可能在企業將來的某一天發生,但是企業根據它的發生可能性來決定它是否要在會計報表中披露。這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處理充分體現了風險意識。

難點問題

(一)確認的難點。風險成本的不確定性導致風險成本確認時間與金額的不確定性,而關鍵在於未來經濟利益與風險是否能夠轉移,應在什麼時間確認?是一次確認或多次確認?確認金額多大?應該把它們歸集到什麼會計科目?

(二)計量的難點。不確定風險成本計量的關鍵在於對量化的"可能性"做出正確估計和判斷,然而影響風險成本的因素複雜多變,採用何種科學的計量屬性和計量方法是擺在面前的一大難題。如何對不確定的東西進行量化,它量化的標準和尺度應該怎麼把握,是不是主觀的職業判斷占很大的成分。它的計量可不可以運用財務管理對待風險成本的方法,或者創立一個全新的計量方法和單位這都有待我們思考。

(三)報告的難點。由於風險成本不確定性程度的差異,不同類型的風險成本的披露方面有所不同,風險成本報告模式與現行財務報告的銜接面臨不少問題,如何通過報告的多種方式披露風險成本的相關信息是風險成本管理會計面臨的難題。而且個人認為風險成本要怎麼披露也是一個問題,是通過定性和定量想結合來披露還是選其一種方法披露?對於按什麼標準來決定哪些需要披露哪些不需要披露,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四)決策與控制的難點。構建風險成本管理會計模式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如何發揮決策與控制的職能,風險成本決策與控制面臨不確定性的影響,它們體系的建立需要傳統模式的創新。

(五)風險成本是否要記錄入資產負債表。作為企業的成本它是否需要記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來表現企業的真實資產、負債結構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六)風險成本是否要記錄入資產負債表。風險成本的確定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每個企業的風險成本都不一樣,對於同一種風險,是各個行業按各自的行業來確定風險衡量的標準還是按統一的標準不區別行業分化來制定風險的衡量標準呢?

(七)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組織體系構建。對於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組織體系構建也需要考慮,是就原來的企業高級管理層到中級管理層再到企業會計部門內部兼容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操作可行還是獨立的分出一個自上而下的組織體系來進行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單獨管理。

特徵

(1)戰略管理會計更注重企業的整體性和長久發展。

戰略管理是制定、實施和評估跨部門決策的循環過程,要從整體上把握其過程,以保證目標的實現。企業管理是由不同部門完成的,但各部門必須相互協調運作,減少內部職能的失調和損耗。戰略管理會計是從整體上分析和評價企業的戰略管理活動的。

戰略管理會計的宗旨是為了取得長期持久的競爭優勢,使企業能夠長期生存和發展。

(2)戰略管理會計關注競爭對手的信息。

關注競爭對手的信息是戰略管理會計的重要特徵之一。企業應當注重收集競爭者的相關信息,如價格、成本、規模,以及能夠決定市場份額等相關信息。

(3)戰略管理會計關注挖掘成本降低的機會。

戰略管理會計站在戰略高度,面對競爭對手,着眼全球,盡力營造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企業的競爭優勢又是建立在相對成本對比的基礎之上。相同條件下,誰擁有了成本優勢,誰就擁有了競爭優勢,從而使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4)戰略管理會計運用新的業績評價方法。

傳統管理會計忽略了相對競爭地位在企業獲得投資報酬方面的作用。實際上,企業相對競爭地位是企業持續穩定盈利的重要因素。而戰略管理會計把戰略思想貫穿於整個業績評價中,以競爭地位變化帶來的報酬取代傳統投資指標。

企業應立足長遠目標,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從長遠利益來分析、評價企業的資本投資。

(5)戰略管理會計能提供更全面的會計信息。

戰略管理會計提供了包括非財務信息在內的更為全面的會計信息資料。戰略管理會計是外向型的綜合信息系統,將視角更多地投向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它圍繞"本企業、顧客和競爭對手"這三個有關市場的基本要素,廣泛收集、整理、比較、分析各個方面的信息,使企業管理者能夠了解其相對成本,掌握全局,知己知彼,採用相應的措施,通過占優勢的相對成本和龐大的市場占有額,使企業保持長久的相對競爭優勢。

影響

戰略成本管理會計是為企業戰略經營決策服務的決策支持系統,它不僅較好地解決了成本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等問題,而且為更深入地分析成本動因和加強成本管理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法思路;另一方面,戰略成本管理會計更強調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握企業的發展脈絡,並且在戰略分析的基礎上,深入地對企業內外部各相關因素進行動因分析,尋求企業發展的方法和途徑。

但是,戰略管理理論對成本管理會計的影響不僅僅是一些新的技術手段和分析方法的採用,更為重要的是表現在思想觀念上的創新,具體表現在:

(一)成本管理會計由傳統的只提供量化的財務信息到到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並重,,量化信息與非量化信息並重 。

隨着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企業起決定作用的不再是實物資產,而應當是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這些非量化的非財務信息對企業的成本管理決策非常重要,這是因為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對構造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和保持企業的持續競爭力如此重要,因此,非量化和非財務的指標體系將構成戰略管理會計的核心內容。

(二)成本管理會計由主要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進行靜態分析轉變為強調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和內外部環境進行動態分析。

戰略管理強調企業適應外部多變的環境,隨時根據出現的問題迅速及時地調整企業的經營戰略和政策,這就必然要求作為決策支持系統的管理會計能夠及時提供動態的信息,滿足戰略決策的需要。

(三)成本管理會計的目標轉變為培植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圍繞這一基本目標,成本管理會計的視角由企業內部向外部轉移,內部與外部並重;由短期分析向長期分析轉移,長期分析與短期分析相結合;由戰術層面向戰略層面轉移,以戰略層面為重心。

戰略成本管理會計不僅要樹立企業整體優勢的觀念,關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而且要對企業價值鏈的其他組成部分,以提供企業戰略決策所需要的信息。在戰略管理的思想下,管理會計應當主要着眼於制定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與規劃,從而使企業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

(四)成本管理會計由關注結果的分析和評價向關注企業運行的動因分析轉變

戰略成本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於企業及其外部環境各個層面相關因素的共同作用,故對影響企業業績的相關因素進行更為深入地分析將有助於發現存在的問題,為改善經營決策提供信息。

由此而產生了戰略成本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成本分析及平衡計分卡,它們分別從全局和局部,對影響企業競爭能力的動因進行分析和評價。

(五)成本管理會計人員應將決策支持職能和決策職能融於一身

由於戰略成本管理會計已經深入到企業內部環境和生產經營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和方面,所有的員工都在履行傳統管理會計人員的職能,這就意味着成本管理會計職業應向更高層次發展,成本管理會計人員同時也應當是企業的決策人員。

相關書籍

圖書1

書 名: 成本管理會計

作 者:崔國萍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 9787111294009

開本: 16開

定價: 36.00 元[1]​

內容簡介

《成本管理會計》對傳統標準成本制度有所改造和創新;在日常成本會計核算中使變動成本計算法與全部成本計算法得到了有機結合。《成本管理會計》主要內容包括:成本管理會計慨論、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成本性態和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經營決策分析、長期投資決策分析和評價、全面預算、成本控制與標準成本系統、責任會計和作業成本系統等。

《成本管理會計》適用於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審計學專業、工商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MBA以及企業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士。

摺疊圖書2

作者:胡國強,吳樹暢 主編,毛洪濤,劉曉善 副主編

ISBN:9787810884471

出版社: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1

定價:32.00 元

內容提要

從如今的研究看,有以下幾種構成:1成本會計+管理會計之理解;2成本管理的會計之理解;3內部管理會計之理解。我們認為,成本管理會計就是企業成本管理的會計,是對企業成本管理活動進行反映的監督的會計,是運用專門的管理技術和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耗費和價值補償進行策劃、核算、控制和評價的一系列價值管理行為。基於這種認識,本書將按照企業成一管理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對成本管理會計系統進行設計。

本書作者是長期工作在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教學一線的專業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積累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在共同討論、反覆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了全書的內容綱要。在寫作過程中,大量翻閱了中外各種版本的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成本管理會計教材,取長補短、去粗取精,精心組織了各章節的內容。同時,書中還吸收了作者們與理論界成熟的科研成果,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成本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體系。

編輯推薦

本書主要介紹了成本管理會計就是企業成本管理的會計,是對企業成本管理活動進行反映和監督的會計,是運用專門的管理技術和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耗費和價值補償,進行策劃、核算、控制和評價的一系列價值管理行為。基於這種認識,本書將按照企業成本管理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對成本管理會計系統進行設計。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成本範疇

1.2 成本分類

1.3 成本管理會計模式的定位

1.4 成本管理會計系統的設計

第2章 本、量、利分析與變動成本法

2.1 成本性態

2.2 本、量、利分析

2.3 變動成本法

2.4 完全成本法

第3章 成本預測

3.1 成本預測概述

3.2 成本預測的方法

3.3 產品目標成本的預測

第4章 短期經營決策

4.1 短期經營決策概述

4.2 採購過程中的經營決策

4.3 生產過程中的經營決策

4.4 銷售過程中的經營決策

第5章 資本投資決策

5.1 資本投資決策概述

5.2 資本投資決策的基本方法

5.3 幾種主要的資本投資決策

5.4 資本投資決策中的敏感分析

第6章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

6.1 全面預算管理概述

6.2 全面預算的編制方法

6.3 核心業務預算的編制

6.4 全面預算的編制模式

6.5 全面預算的控制與考評

6.6 全面預算編制實例

第7章 成本核算

7.1 成本核算概述

7.2 成本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7.3 期間費用的核算

7.4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第8章 作業成本計算

8.1 作業成本的產生和興起

8.2 作業成本基本原則

8.3 作業成本計算舉例

8.4 作業成本計算法的特徵及意義

第9章 成本控制

9.1 成本控制概述

第10章 責任成本控制

第11章 成本報表與成本分析

第12章 業績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