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
基本信息
拼音
成事:chéng shì
基本解釋
1. [accomplish sth.]∶辦好某事
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2. [bygones]∶已成之事
成事不說。--《論語·八修》
3.[unable to accomplish anything but liable to spoil everything;can do more harm than good]
把事情做好很困難,做壞卻很容易,指人之低能,不足以擔當重任。也指把本可以辦好的事情有意地破壞掉
部里書辦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勝之不武,不勝為笑。――《歧路燈》
引證解釋
1、成功;辦成事情。
①《左傳·宣公十二年》:"其為先君宮,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
②《史記·高祖本紀》:"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③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卻說薛婆約定陳大郎這晚成事,午後細雨微茫,到晚卻沒有星月明。"
④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五回:"臣請入楚營,面見子反,劫之以和,或可僥倖成事也。"
⑤《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我看爹爹嘆口氣,自怨不是,走了出去,到有幾分成事的意思在那裡。"
⑥魯迅 《且介亭雜文·中國語文的新生》:"他明知道現在的機關槍是利器,卻因歷來偷懶,未曾振作,臨危又想僥倖,就只好夢想大刀隊成事了。"
2、 已成之事。
《史記·商君列傳》:"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
3、 猶成例。
①《魏書·禮志二》:"此亦前代之成事,方今所殷鑑也。"
②宋 曾鞏 《劉安等中書省主事令史制》:"非習法令熟成事,不能稱其任。"
相關鏈接
1、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2、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因人成事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文言文《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選自《論語》,其古詩原文如下:
【原文】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注釋】(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廟也稱社。(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學生。(3)戰慄:恐懼,發抖。
【翻譯】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神主應該用什麼樹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栗子樹。用栗子樹的意思是說:使老百姓戰慄。」孔子聽到後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wWw.sLkJ.orG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賞析】古時立國都要建立祭土神的廟,選用宜於當地生長的樹木做土地神的牌位。宰我回答魯哀公說,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為了「使民戰慄」,孔子就不高興了,因為宰我在這裡譏諷了周天子,所以說了這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