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目录

慷慨

[ kāng kǎi ] 基本解释 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陈词。

2. 不吝惜:~无私的援助。~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详细解释 1. 情绪激昂。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激厉抗扬之意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士衡 长七尺餘,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清 王猷定 《梁烈妇传》:“ 材 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三十餘人从死,其慷慨赴义如此!”

2. 性格豪爽。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 徐信 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

3. 感叹。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餘哀。”《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 李善 注引《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於心。”

4. 大方;不吝啬。

《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 见 李忠 、 周通 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袁 为人简默,而慷慨好施。”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激动 大方 高昂 豪爽 激昂 高亢 反义词 吝啬 悭吝 低沉 小气 爱小 自私 慷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kāng kǎi,意思是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比喻布施财富和布施智慧。出自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袁 为人简默,而慷慨好施。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慷慨

外文名称 generous

拼音 kāng kǎi


近义词 大方、豪爽

解释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反义词 小气

基本解释

慷慨就义

气量大;不吝啬、不小气。

慷慨解囊

【近义词】高昂、大方

【反义词】吝啬、小气 引证解释 情绪激昂。①《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②李善注引 如淳 曰:"激厉抗扬之意也。"③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士衡 长七尺馀,声作钟声,言多慷慨。"④清王猷定《梁烈妇传》:" 材 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三十馀人从死,其慷慨赴义如此!"⑤《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性格豪爽。①《后汉书·齐武王演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②《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徐信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③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东皋公曰:'这个不妨,自有解救之策在后,老夫已与吾友备细言之。此君亦慷慨之士,直任无辞,不必过虑。'" 感叹。①《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②《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李善注引《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於心。" 大方;不吝啬。①《水浒传》第五回:"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悭吝,只要下山。"②清 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袁可立子袁枢)性慷慨,侠烈慕义,急人之急。待以举火者,常数十族。"③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袁为人简默,而慷慨好施。④周国平《白兔与月亮》:"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他宣布了一项慷慨的决定。"⑤南沙卫士第11自然段:官兵们自己千方百计地节水,对祖国亲人却无比慷慨。 古义为:胸怀大志。①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选自《虞初广志》卷八。 相关词语 慷慨解囊豪爽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弟是寄食江湖的卖卦山人,一时从哪里筹措银子?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将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慷慨激昂意气风发,情绪激烈。①唐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说:"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狂狷愚妄,固不可为也。"②清 昭连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说:"故所著书多慷慨激昂语,盖自掩贪陋也。"③丁玲《母亲》四:"堂长把他请到女学堂去讲演了一次,题目叫《怎样振兴中国》,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亦作"慷慨激烈"。④《元史·小云石海涯传》:" 燧 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慷慨陈词情绪激昂地发表言论,陈述自己的意见。①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袁可立)感激上恩,慷慨时事,议收辽左之残兵,汛扫邹藤之妖党。"②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二说:" 四川 留学生 雷铁崖 、 邓絜 等人曾经出版了一个《鹃声》杂志,它对 四川 屏山县 内官府的黑暗腐败揭露得淋漓尽致,而对全省全国的事情虽也慷慨陈词,却说得不够一些。"③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章:"当男主角在台上慷慨陈词时,大家就鼓掌;轮到 日本 军官上台,大家就'嘘!嘘!'" 慷慨赴义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①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②清·王猷定《梁烈妇传》材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三十余人从死,其~如此。 论慷慨与吝啬 (《君主论》 第十六章)

[意大利]尼利洛·马基雅维里

现在从上述的头一种品质开始谈起。我说,被人们称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在作法上使你不获称誉,它就损害你了;因为如果你有道德地并且正当地慷慨行事而不见知于人,你就逃避不了与此相反的恶名。所以,一个人如果希望在人们当中保有慷慨之名,就必不可免地带有某些豪侈的性质,以致一个君主常常在这一类事情上把自己的财力消耗尽了。到了最后,如果他们想保持住慷慨的名声,他就必然非同寻常地加重人民的负担,横征暴敛,只要能够获得金钱,一切事情都做得出来。这就使得他的臣民开始仇恨他,而且当他变得拮据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会敬重他。结果是,因为他这样的慷慨损害了许多人,而受惠者只是很少数人,所以他是第一个遭遇困难的人,不论发生什么危险,他将先受其害。而等到他认识到这一切想要缩手的时候,他将立即获得吝啬的恶名。

因为君主除非使自己负担损失,否则就不能够运用这种慷慨的德性扬名于世,所以,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话,对于吝啬之名就不应该有所介意。因为当人们看见由于节约的缘故,他的收入丰盈,能够防御对他发动战争的任何人,能够建功立业而不加重人民的负担;因此随着时刻的流转,人们将会认为这位君主愈来愈慷慨了。这样一来,他对于一切人说来就是慷慨的,因为他没有增加他们的负担,他们人数又很多;反之,他对于没有施与的人说来是吝啬的,但这些人毕竟为数甚少。

在我们的时代里,我们看见只有那些曾经被称为吝啬的人们才做出了伟大的事业,至于别的人全都失败了。教皇朱利奥二世就是借助慷慨之名使自己登上教皇的宝座的;可是,为着能够进行战争,后来他就不考虑保持慷慨的名声了。当今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二〕进行了许多场战争,而没有向属民征收特别的赋税,就是因为他依靠长时期节约之所得,供他的额外支出。当代的西班牙国王〔费尔迪南多〕假如享有慷慨之名,就不可能从事并且完成这样多的鸿图伟业了。

所以,为了不去掠夺老百姓,为了能够保卫自己,为了不陷于穷困以至为人们所轻蔑,为了不至变成勒索强夺之徒,君主对于招来吝啬之名亦不应该有所介意,因为这是他能够统治下去的恶德之一。如果有人说:"恺撒也曾由于慷慨取得统治权,而且其他许多人也曾由于慷慨或者被称赞为慷慨而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我回答他说:现在你已经成为一位君主,否则就是正在争取君主的地位。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这种慷慨是有害的;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被人们誉为慷慨却是十分必要的。恺撒是那些渴望取得罗马君权的人们当中的一个;但是,如果他在取得罗马君权之后仍然统治下去而不节约他的支出的话,他就会毁灭帝国。假如有什么人反驳说: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君主,他们依靠军队建立了伟大的事业,同时也曾经被称誉为最慷慨不过。对此我要回答你说:君主所花费的钱财,或者是他自己的和他的老百姓的钱财,否则就是别人的钱财。在头一种场合,他必须节约;如果在第二种场合,他不应该忽略表示慷慨的任何机会。

一位君主如果带军队出征,依靠掳掠、勒索、敲诈和使用别人的财物,这个时候慷慨是必要的;否则士兵就不追随他了。正如居鲁士、恺撒、亚历山大一样,对于既不是你自己的财产也不是你的老百姓的财产,你尽可以作为一个很阔绰的施主,因为你慷他人之慨淋漓痛快,不但无损于你的名声,倒是使你的声誉鹊起。只有把你自己的财产挥霍了,才损害你自己。世界上再没有一样东西比慷慨消耗得更厉害的了,因为当你慷慨而为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使用慷慨的能力,不是使自己贫穷以至被人轻视,就是因为要避免陷于贫穷而贪得无厌惹人憎恨。因此,一个君主头一件事就是,必须提防被人轻视和憎恨,而慷慨却会给你带来这两者。因此,明智之士宁愿承受吝啬之名,因为它虽然带来丑名但是不引起憎恨,追求慷慨之誉,则必然招致贪婪之名,而贪婪之名则使丑名与憎恨两者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