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觉镇
慧觉镇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境东部,靠近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距离绵阳市区仅19公里。距罗江县城18公里。是典型的一街两市,其地理位置占有优势,有助于为城市配套的农业和生活用品提供。1940年设慧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4年建镇。"5.12"地震后,按照"苦战七个月,年前住新房"的农房重建要求,罗江县慧觉镇因地制宜,精心组织领导,以"一发挥,两统一,三做到"抓好农房重建。[1]
目录
简介
慧觉镇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境东部,属于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基地德阳,省级文化名城罗江管辖,距区府18公里。1940年设慧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4年建镇。"5.12"地震后,按照"苦战七个月,年前住新房"的农房重建要求,罗江区慧觉镇因地制宜,精心组织领导,以"一发挥,两统一,三做到"抓好农房重建,既保证进度,又保证质量,全镇应重建农房549户,2008年9月,已有195户开工,58户完工。[2]
发展概况
慧觉镇面积20.98平方千米,人口9965人(2017)。罗(江)慧(觉)、谭(家坝)慧(觉)公路横穿镇境。辖富荣、龙王、二龙、明月、黄荆、三井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人造棉、化工、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花生、油菜子、水果。养殖生猪、淡水鱼、小家禽。
罗江县慧觉镇黄荆柑桔专业合作社,是四川省德阳市优质柑桔基地,种植柑桔历史已有60余年了,种植的柑桔色泽鲜黄,味美酸甜,皮薄肉嫩,易化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品种有兴津、山下红、宫本、宫川、丰脐、碰柑、杂柑(天草、不知火、诺瓦、春见)等早中晚系列品种。
农房重建
"5.12"地震后,按照"苦战七个月,年前住新房"的农房重建要求,罗江县慧觉镇因地制宜,精心组织领导,以"一发挥,两统一,三做到"抓好农房重建,既保证进度,又保证质量,全镇应重建农房549户,2008年9月,已有195户开工,58户完工。
慧觉镇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做表率。该镇党员、干部应重建59户,已动工31户,完工18户,在党员干部们的带动、影响下,全镇灾后重建如火如荼。
在农房建设中,慧觉镇统一技术规划,统一培训、建档。将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按照适度集中、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的要求,统一划线规划,在富荣村、明月村落实两处集中重建点,集中重建43户,使灾后农房重建的布局更加合理。该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以村为单位对重建中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安全防范措施等进行了统一培训,由镇重建办统一核发施工许可证,全部签定施工合同,对重建户建档立册,做到一户一表一卡一证。在农房建设实施过程中,慧觉镇做到市场稳定打基础,做到社会监督求公正,做到审核严格保质量。为稳定建材价格,专门成立了建材价格临时干预工作小组,不定期对辖区内的建材价格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农房重建建材价格平稳可控。为提高农房重建资金补助的透明度,严格按照要求,对拟予补助的农户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经公示无异议后,才予以兑付。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队伍,深入村组了解农房重建情况,摸清农房重建的进度,逐户检查核实无误后,及时发放重建房补助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工作实。[3]
特色农业
慧觉镇二龙村一个大院内,群居着4000多只雉鸡,远远望去,星星点点,五颜六色,犹如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抽象油画,非常壮观。走进大院内,只见雉鸡一个个、一只只,成群结队,光彩夺人,高贵典雅,吸引着游人的眼球。这是德阳市罗江县按照养殖致富的理念,拓宽农民致富路,指导农民增收的缩影。 慧觉镇是养鱼大镇,在渔业生产极不景气的情况下未被冲垮仍独树一帜,主要是应用了农业信息技术。
幸福留守
针对留守学生存在的"家庭教育缺位"、"父爱母爱缺失"、"沟通交流缺少"、"有效监护缺乏"等主要问题,慧觉镇团委通过探索研究、抓点示范,四措并举扎实推进"幸福留守"关爱行动:
成立"幸福留守"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分工,专人负责。构建了上下互动、内外协调的留守学生工作机制,形成了各施其职,各尽其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全面推行"代理家长"制,采取多种形式和举措规范建立一支素质高、有爱心的"代理家长"队伍。全镇共有20余名教职工主动承担了308名留守学生的监护任务,认真履行着"代理家长"的职责,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位"、"有效监护缺乏"的问题。
以学校为主体组建留守学生"周末大家庭"。在思想教育、学习辅导、洗衣购物、文体活动等方面,做到指导到位、关心到位,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学生"沟通交流缺少的问题,让留守学生体验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要求学校收集掌握留守学生个案材料,对留守学生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进行全面研究,对留守学生独特情感世界进行深入剖析,并据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施教,不断创新育人的方式方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