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感受态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1],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2]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目录

名词解释

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摄取DNA分子,并且不易被细胞内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解时所处的一种特殊生理状态称感受态(competence)。自然环境中细菌可以吸收外源遗传物质以增加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人工感受态的形成, 需要低温和钙处理,这样可能破坏了细胞膜上的脂质阵列 ,Ca2 +与膜上的多聚羟基丁酸化合物、多聚无机磷酸形成复合物利于外源DNA 的渗入, 外部理化因素促进了感受态的形成。

相关信息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CaCl2,RuCl等化学试剂法)的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多有外源DNA的载体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

例如野生型大肠杆菌并不容易转化,这是由于DNA无法进入野生型大肠杆菌的细胞。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增加细胞吸收外源DNA的效率。那就是用化学方法处理细胞,使其改变膜对DNA的通透性。这种细胞就称为感受态细胞,即细胞处于能摄入核酸分子时的生理状态。这种方法已经成为基因工程的常规技术,它对于我们利用体外DNA重组技术来了解真核和原核生物的基因功能特别重要。细菌的感受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感受态(Natural competence),自然感受态细菌可以自由地吸收DNA,通过它来进行遗传转化;另一种是人工感受态(Artificial competence),在这种转化中,细菌发生改变使得它们能摄入外源DNA。枯草芽孢杆菌属于能够发展为自然感受态的细胞,大肠杆菌就属于需要人工处理的细胞。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感受态细菌细胞的转化采用氯化钙的方法。不含有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在室温下使其解冻并加入40mL S.O.C 的液体培养基。在37 ℃培养1h , 然后将其转移到37 ℃摇床上以200r /min 速度培养2 ~3h, 直到OD600 达到0.2 ~ 0.4。不同细菌菌株的最适宜OD600 是不同的。在4 ℃下以8000r /min 的速度离心1min, 然后用一半体积(20 mL)已灭菌的预冷的TB(CaCl2)溶液进行悬浮, 并在冰上保存25 min。如上进行另一次离心后,所得到的细胞沉淀用十分之一体积(4mL)预冷的TB (CaCl2)溶液进行悬浮获得感受态细胞。感受态细胞可于4 ℃下保存3d。

感受态细胞的保存

转移1.6 mL的感受态细胞悬浮液至已消过毒的冷藏管内,并加入已灭菌的0.4 mL甘油使最终浓度达到20%,混匀。甘油储液可在- 4 ℃,- 20 ℃和- 70 ℃下分别储存待用。

转化效率按下公式计算:转化效率(cfu·μg -1)=(每皿转化子平均数×菌悬液稀释倍数) 质粒微克数。实验涉及的一般转化, 采用pUC19质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