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感受嶗山(李芙)

感受嶗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感受嶗山》中國當代作家李芙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感受嶗山

我是個樂山樂水的人,喜歡到山水間徜徉。仰望高聳入雲的山峰會有一種攀登的衝動,展望碧波浩瀚的大海會有一種暢遊的渴望。旅途中,曾攀登過許多名山,有的還不止一次,嶗山就是其中一處。

1988年曾出差到青島,因公務忙沒有機會去嶗山,回來後心裡總是空落落的,仿佛有什麼東西遺忘在了青島,究竟是什麼?一時也說不清楚。

直到十餘年後再次到青島游過嶗山,才明白其中的緣由。

春日的早晨,我們一行驅車來到群山嵯峨的嶗山。嶗山,古代又稱牢山、勞山、鰲山,它是山東半島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1132.7米。嶗山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句古語:「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最有特色的是劍峰千仞、山巒巍峨和各種奇山怪石,形成嶗山的獨特地貌。

遠遠望去,碧綠碧綠的山脈沿海岸綿延起伏,藍天、白雲、大海、山峰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彩色立體風景畫卷。撲進嶗山的懷抱,奇峰怪石,削壁依天,清泉古洞,佳木異花,雲氣變化,似虛似幻,給人一種雄偉、離奇、多變的天然之美。置身其中似有「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之感。

嶗山,不僅有美侖美奐的自然景觀,而且在此發祥的道教文化更令人探蹤尋源。沿着山路走進太清宮似有仙風蘸着花香迎面潑來,躲閃不及濺你滿眼的綠,寫出一臉的驚奇。略加審視不難發現,這是一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廟宇,時令雖是初春,但此地氣候溫暖濕潤,竹木清翠蔥鬱,奇花異卉競相綻放。穿過茂密的竹林進入廟宇,廟內三官庵、三清殿和三皇殿的建築規模算不上恢弘,但在古樸中透出典雅,氤氳中顯出悠久;悠然中感悟到漢代高人張廉夫在此藉助了山之靈氣,海之魂魄,獨創了嶗山道教,成為嶗山道教「開山鼻祖」,踐行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歷經唐代李哲玄、宋代劉若拙、金元時期邱處機的不斷完善創新,至明代張三丰發展到教派之巔。清代名人蒲松齡也曾在此棲居,感知道家玄妙之讖,始有後來的《聊齋志異》。世人譽之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一點也不為過。

盤桓於各殿之間,故人已乘黃鶴去,千古銘哲示後人。「世間無遠可為游,六合朝行夕已周」。歷覽古今多少事,仙風道骨實難求。人如果對什麼事一旦有了感悟,胸懷就象大海一樣空闊,思想也從紛繁中走向空靈,悠遠綿延……不僅思忖,古人追求的境界與今人相比有着時代的滄桑感,那種「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情景已被高分貝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所取代,這是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然而,人們在高度緊張之中又不時嚮往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於是便有了各種各樣的度假村、觀光所。因此,古人幽居之地便成了觀光客追蹤的熱點,嶗山也在其中,成為人們訪古探幽、休閒娛樂之地,其知名度也就愈來愈高,充滿着誘惑嚮往

今人在遊歷之中認知了古人,並與古人有了無言的對白,古人的哲思睿語也對今人有了新的鞭策與啟迪…… [1]

作者簡介

李芙,男,黑龍江省大慶人,大學文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