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點大事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介紹法律思維的通識讀本,它不講難懂的法條和專業術語,而是從海量規則和程序中,總結出人人都受用的底層邏輯,比如全世界法律人共享的六種思維模型:規則思維、權利思維、程序思維、終局思維、權威思維,預期思維,以法律思維為脈絡重新理解世界。
如果你是法律工作者,這本書可以幫你跳出 具體法規法條所界定的學科邊界,看頂級法律人是怎麼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洞悉法律體系的底層思維結構;幫你結合歷史、政治、經濟、哲學重新思考法律,站到學科的高點開展工作。
如果你不是法律工作者,這本書可以幫你理解各種制度、規則、原則和程序是怎麼制定出來的,從法律人的智慧里學到解決複雜問題的高招;它會提醒你解決問題不僅要考慮當時當下,還要考慮過去未來;不僅要考慮單個事件的得失,更要考慮全局的長遠利益;它會促使你去探尋大社會如何影響自己的發展,而不局限於自我的小宇宙。
古羅馬法諺曾言:「法律不管瑣碎之事。」法律處理的是較大的社會問題,因此需要大的思維格局。而大的思維格局,對每個人都有所裨益。
目錄
第一章 基本思維模型
凡事講規則:善惡與秩序
凡事講權利:對錯與邊界
凡事講程序:正義與過程
凡事講終局:正確與確定
凡事講預期:個案與長遠
凡事講權威:權限與尊重
第二章 事實的發現與描述
發現事實:為什麼說法律事實不是客觀真相?
構建事實:為什麼說證據是一整套制度?
加工事實:為什麼沒有脫離法律的事實?
嵌套事實:為什麼貼法律的標籤很重要?
第三章 規則的制定與使用
法律語言:為什麼要刻意製造模糊?
法律標準:為什麼說有下限才有上限?
規則的穩定性:為什麼法律總是保守的?
規則的普遍性:為什麼發條經常「大而化之」?
規則的例外:為什麼說例外並不顛覆規則?
規則的選擇:為什麼案件結果難以預測?
第四章 法律的推理與判斷
後果主義:為什麼比起結果,法律人更在意後果?
類比推理:為什麼不進入傳統就不能添加新物?
第五章 法律的發生
法律起源1.0:為什麼復仇會演變成法律?
法律演化2.0:為什麼國王不能直接審案?
法律演化3.0:為什麼說兩大法系殊途同歸?
國內法演化:為什麼法律門類如此繁多?
國際法演化:國際法是法嗎?
律師的演化:為什麼更多律師不打官司?
第六章 法律與社會
司法的「產品」:判決書沒寫什麼?
時間成本:為什麼很多案子總是拖很久?
資源成本:訴訟費是不是越低越好?
開放的保守性:為什麼會出現互聯網法院?
高貴的消極性:為什麼律所很少做廣告?
注釋
後記
……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時代的知識結構——湯勝天,搜狐,2016-11-04
- ↑ 陳丹青:何謂人文素質教育?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