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懸鈴木方翅網蝽

懸鈴木方翅網蝽 學名:Corythucha ciliate Say 類屬:半翅目網蝽科

目錄

形態特徵

懸鈴木方翅網蝽與原產北美的另外兩種方翅網蝽C. floridana和C. gossypii相似,成蟲的主要特徵是:蟲體乳白色,在兩翅基部隆起處的後方有褐色斑;體長3.2至3.7 毫米,頭兜發達,盔狀,頭兜的高度較中縱脊稍高;頭兜、側背板、中縱脊和前翅表面的網肋上密生小刺,側背板和前翅外緣的刺列十分明顯;前翅顯著超過腹部末端,靜止時前翅近長方形;足細長,腿節不加粗;後胸臭腺孔遠離側板外緣。若蟲體形似成蟲,但無翅。

發生規律

該蟲1個世代大約30天左右,若蟲共5齡,1年可發生2至5代或更多世代;繁殖能力強,平均每個雌蟲可產卵284個;該蟲較耐寒,最低存活溫度為-12.2℃,以成蟲在寄主樹皮下或樹皮裂縫內越冬。該蟲可借風或成蟲的飛翔做近距離傳播,也可隨苗木或帶皮原木做遠距離傳播。 傳播方式:該蟲可藉助風力及成蟲的飛翔造成近距離傳播,人為調運帶蟲的苗木或帶皮原木是其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1]

分布與危害

懸鈴木方翅網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屬半翅目網蝽科網蝽屬,原產北美,主要危害懸鈴木屬樹種,特別是對一球懸鈴木(Platanus occidentalis L)的葉片危害尤為嚴重。我國西南、華南、華中、華北的大部分地區均是懸鈴木方翅網蝽的適生地。 主要危害特點:懸鈴木方翅網蝽成蟲和若蟲以刺吸寄主樹木葉片汁液為害為主,受害葉片正面形成許多密集的白色斑點,葉背面出現銹色斑,從而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導致樹勢衰弱。受害嚴重的樹木,葉片枯黃脫落,嚴重影響景觀效果。資料表明,該害蟲在歐洲可傳播懸鈴木潰瘍病和法國梧桐炭疽病。該害蟲還有成群入侵辦公場所和居民家中的習性,干擾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2]

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懸鈴木方翅網蝽成蟲群集於懸鈴木樹皮內或落葉中越冬,疏鬆樹皮和樹下落葉為其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場所。因此,秋季刮除疏鬆樹皮層並及時收集銷毀落地蟲葉可減少越冬蟲的數量。該蝽出蟄時對降雨敏感,可於春季出蟄結合澆水對樹冠蟲葉進行沖刷,也可在秋季採用樹冠沖刷方法來減少越冬蟲量。

(二)營林措施:適時修剪亦可減少發生世代數。經常修剪的懸鈴木在春季和夏季都會萌發新葉並形成旺長枝,從而提供害蟲的春季和夏季世代所需食物。而隔5至6年才修剪的樹體主要形成花枝,只在春季萌發新葉,所以害蟲只能發生春季世代。

(三)化學防治:目前通常採用的方式有樹冠噴霧、樹幹噴霧和樹幹注射等。樹冠噴霧多選擇在若蟲期和初量羽化成蟲期施藥,選擇早上無風時進行高壓噴葉,使藥液穿透冠層並濕潤葉片下表面,藥劑以內吸劑為佳;樹幹噴霧在4月越冬害蟲出來危害、10月下旬成蟲尋找越冬場所時進行,藥劑以觸殺劑為佳。若考慮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可採用效果較好、污染較小、用藥次數較少的樹幹注射法進行施藥。樹幹注射治蟲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藥劑劑型,以內吸性水劑為佳;二是單株用藥量要足夠。每株樹注射用原藥量按樹木胸徑而定:每厘米胸徑用原藥1毫升至3毫升,胸徑10厘米以下樹用原藥量1毫升/厘米;胸徑10厘米至25厘米樹為2毫升/厘米;胸徑25厘米以上的為3毫升/厘米。注藥孔多少要因樹木大小而定,胸徑10厘米以下的樹1孔;10厘米至25厘米的2孔;25厘米至35厘米的3孔;35厘米以上的4孔。這樣效果最佳,防治效果達95%以上。 借鑑湖北宜昌市綠化工程管理處防治懸鈴木方翅網蝽的工作實踐經驗,化學噴霧防治使用效果較好的藥劑有:吡蟲啉1500倍至2000倍液、滅蟲靈3000倍至4000倍液;樹幹注射可用25%殺蟲雙水劑100倍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