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石
拉丁文名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的帶葉藤莖。性微寒,味苦。祛風通絡,涼血消腫。
用於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扑損傷。分布於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地。[1]
目錄
形態特徵
常綠木質藤本,長達10m,具乳汁。莖褐色,多分枝,嫩枝被柔毛。葉對生,具短柄,幼時被灰褐色柔毛,後脫落;
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2-10cm,寬1-4.5cm,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寬楔形或圓形,
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被細柔毛。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花白色,高腳碟狀,
萼小,5深裂;花管外被細柔毛,筒中部膨大;花冠反卷,5裂,右向旋轉排列,
花冠外面和喉部也有柔毛;雄蕊5,着生在花冠筒中部,花葯頂端不伸出花冠喉部外;
花盤環狀5裂,與子房等長;心皮2,胚珠多數。果長圓柱形,長約15cm,
近於水平展開。種子線形而扁,褐色,頂端具種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野、溪邊、路旁、林綠或雜木林中,常纏繞於樹上或攀援於牆壁、岩石上。性喜溫暖,濕潤,半陰。不擇土壤,耐一定乾旱,但忌水澇。
藥用價值
性味
苦,辛,性微寒
歸經
心,肝,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單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汁塗。
功效:通絡止痛,涼血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筋脈拘攣,咽喉腫痛,疔瘡腫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功效分類:祛風藥;止血藥
臨床
1. 治療中風 全蟲(研末服)、丹參各30g,土鱉、地龍、僵蠶、鈎藤、忍冬藤、海風藤、絡石藤各15g,雞血藤60g,蜈蚣3條,烏梢蛇9g,黃芪120g,當歸12g,隨證加減,水煎服.治療54例,療效滿意.〖成都中醫學院學報 1991;14(3): 24〗
2. 治療痹症 海風藤、絡石藤、鈎藤、雞血藤、威靈仙各100g,透骨草50g,川烏、草烏、細辛各30g,切碎,以75%酒精10000ml 浸泡1個月製成抗風濕滲透液備用.
治療時將滲透液均勻地塗於疼痛關節部位,再加 TDP 照射,經5~10分鐘,局部溫熱,
藥液烘乾,如此再塗1~2次藥液,每次治療時間為30分鐘,在治療期間停用一切中西藥.對照組單純用TDP理療器照射疼痛部位30分鐘。
用藥禁忌
1、《本草經集注》:杜仲、牡丹為之使。惡鐵落,畏菖蒲、貝母。
2、《藥性論》:惡鐵精。殺殷孽毒。
3、《本草經疏》:陰髒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理化鑑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2g,加乙酸乙酯20ml,水浴回流30min,濾過。濾液濃縮至3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木犀草素,加乙酸乙酯溶解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將上述兩種溶液分別點樣於硅膠G薄層板上,用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展開,
取出晾乾後,噴霧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於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熒光,
供試品色譜中應與對照品色譜在相同的位置處顯黃色熒光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