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息稅前利潤是中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息稅前利潤(EBIT),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是指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

息稅前利潤反映了企業在扣除了成本和稅費之後的盈利能力。因此,它是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來講,EBIT越高,說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強。

計算公式

息稅前利潤的計算公式有兩種:

1、息稅前利潤=企業的淨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2、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經營成本=淨利潤/(1-所得稅稅率)+利息費用=淨利潤+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利潤總額+利息費用。

主要作用

1、息稅前利潤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指標,它有助於分析一家公司產生足夠盈利、償還債務和為持續運營提供現金流的能力。

2、息稅前利潤有助於投資者對多家公司進行盈利能力的比較。例如,當考慮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時,息稅前利潤可以幫助確定該公司的營業利潤,這裡剔除了稅收減免等因素的影響,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直接比較不同公司間的盈利能力,排除同一行業但稅率不同的影響。

3、息稅前利潤對於分析資本密集型行業公司更有幫助,這些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有大量的固定資產,由於大量債務的存在,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利息支出往往會很高。債務如果管理得當,會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息稅前利潤可以幫助投資者分析公司的經營業績和盈利潛力,同時剝離債務和由此產生的利息支出的影響。

與息前稅後利潤的關係

息稅前利潤和息前稅後利潤的關係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示:

1、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率)=息前稅後利潤

2、息稅前利潤=稅前利潤+利息費用=稅後利潤+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

3、息稅前利潤所得稅=息稅前利潤×所得稅稅率

4、息前稅後利潤=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率)=(稅前利潤+利息費用)×(1-所得稅率)=稅前利潤×(1-所得稅率)+利息費用×(1-所得稅率)=稅後利潤+稅後利息

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息稅前利潤變動率是經營槓桿係數和財務槓桿係數里涉及到的,對於經營槓桿係數來說就是業務量的變動將會導致息稅前利潤以更大的幅度變動。對於財務槓桿係數來說就是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將會導致每股收益以更大的幅度變動。

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公式為:息稅前利潤變動率=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財務槓桿係數,或者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經營槓桿係數×銷售量變動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