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性灵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2]

目录

名词解释

本指相对于客观外物的人的心灵世界,包括性情、才智两个方面。南北朝时期,“性灵”成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术语,主要指与社会伦理、政治教化与传统创作观念相对的个体的精神才智与性情气质,强调文艺应该发自并表现人的性灵。明清时期,随着个性伸张与思想解放,袁宏道(1568—1610)、袁枚(1716—1798)等著名文士用“性灵”倡导文学应该直抒胸臆,表现内心真实的思想情感、兴趣见解,强调创作中的精神个性和艺术个性,反对宋明理学、传统创作观念以及复古思潮对于人性与文学的束缚,并因此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引例1

惟人参(sān)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 (只有人身上钟聚了性情才智,可以与天地并称为“三才”。人是天地万物中最杰出的种类,实际是天地的核心与灵魂。心灵活动产生语言,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文章,这是自然规律。)

引例2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袁宏道《叙小修诗》) ([他的诗]大都抒发自己真实独特的性情,不拘泥于任何格式套路。只要不是出自本心,绝不肯下笔。)

引例3

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 (从《诗经》到今日,凡是能够广泛流传的诗歌,都是因为表达了自己的性灵,与堆砌辞藻和典故没有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