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留系
簡介
志留系現分為下、中、上、頂四個統。在西歐(英國),下、中、上三個統分別稱為蘭多弗里統、文洛克統和拉德洛統。後來把英國志留系與泥盆系之間的過渡層——含魚化石的當頓統置於志留系。在捷克斯洛伐克波希米亞地區,於拉德洛統之上還建立了普里多利統。中國志留系以華中、西南區發育較好。筆石相及介殼相均發育。長江下游寧鎮山脈地區,志留系下部為筆石頁岩,中部為殼相砂頁岩,上部為砂岩,可能屬介殼相。湘、粵、桂區,志留系發育不全,均為筆石頁岩。西北區志留系以祁連山區發育較好,一系三分明顯,下部為筆石頁岩,中部為珊瑚灰岩與頁岩互層,上部為紅色砂岩。東北、內蒙古區志留系以吉林中部和小興安嶺發育較好,為碎屑岩夾珊瑚礁灰岩。西藏區志留系發育較全,為筆石頁岩和珊瑚灰岩。火山岩相以滇西保山地區為代表。沉積礦產有川北、皖南、滇東、甘肅南部志留系中的煤、蘇南中志留統的磷,滇東上志留統的鋁土礦等。2001年全國地層委員會將中國志留系四分,下統自下而上建有龍馬溪階、大中壩階和紫陽階,中統下部建有安康階,上部尚未建階,上統尚未建階,頂統尚未建階。
評價
志留系是由英國地質學家首次發現羅德里克·莫奇遜,誰正在研究化石的沉積岩地層在南威爾士在早期的年代。他命名的序列為凱爾特威爾士的部落,志留人,靈感來自他的朋友塞奇威克他稱,他研究的時期寒武紀,從拉丁名為威爾士。這種命名並不表明志留紀岩石發生土地居住的志留人之間有任何關係(囊性纖維變性。威爾士地質圖,前羅馬威爾士部落地圖)。1835兩人共同提交了論文的標題下在志留系和寒武系,表現出秩序的老沉積地層成功在英國和威爾士彼此,這是現代生殖地質時間尺度。這是首次發現,「志」系列當追溯到更遠的地方很快就重疊塞奇威克的「寒武紀」的順序,然而,引發激烈的爭論結束的友誼。查爾斯拉普沃思通過定義一個新的解決衝突奧包括有爭議的床系統。對司璐日安早期的替代名稱「Gotlandian」後哥特蘭島的波羅的海島地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