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原圖鏈接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Psychologist),研究心理學之學者,又稱為「心理師」。心理學家是指從事心理科學專業並有成就的人。[1]

目錄

簡介

隨着心理學研究領域的日益多樣化,其隊伍日益壯大。大多數心理學家在大專院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他們用於兩項工作的時間比例,隨不同環境而異。其他尚有從事研究,或同時從事診療的臨床心理學家;在工廠、部隊機關研究和解決選拔與訓練人才, 鼓舞「士氣」,協調人際關係等問題的心理學家等。

台灣,心理師又可分做兩大類:諮商心理師(Counseling Psychologist)、臨床心理師(Clinical Psychologist)。在美國等一些國家,心理學專家往往是以他在公認的心理學會或協會中的地位為標誌的。

心理師最早起源於哲學,十九世紀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研究學科。對人類自我思維、行為方式剖析,研究人類怎樣感知外界信息和怎樣進行信息內化處理的心理和行為的規律的科學。

一位心理學家常常需要具備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兩方面的知識和素養。在自然科學方面,他需要了解神經科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物理學等;在社會科學方面,他需要懂得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等。[2]

創始人

 
原圖鏈接心理學家--馮特

心理學有不同的領域,每位心理學家只能工作在一個或少數幾個領域,因而需要一定的專業特長,這和別的學科的專家是一樣的。但是,心理學是一門中間科學。

馮特是實驗心理學的創始人,同時又是一位著名的民族心理學家,這並不是偶然的。

西蒙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在計算機模擬人的複雜行為,特別是問題解決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但他又因為在管理學方面的傑出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科學之間的交叉和融合,是當代科學發展的重點,這一特點在心理學中表現的非常明顯。因此,知識面廣一些對學好心理學、當好一位心理學家是非常重要的。

類別

實驗心理學家,應用科學方法進行實驗,以發展對人和動物的學習、記憶、感覺和知覺等過程的基本了解。

生物心理學家,研究生物學因素如遺傳、感覺和神經系統,藥物和不同生物種類 對各種行為的影響。

發展心理學家,研究嬰兒期至成人期正常行為的發展,包括學習、知覺、社會行為和動機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家,研究教育過程,以制訂並實施更好的教育制度。

個性心理學家,研究整個人,盡力發現行為的基本範疇,如內傾一一外傾,並尋找在這些範疇中測量和描述個人的方法。

臨床心理學家,通常集中注意於變態行為,盡力去了解、診斷和改變這種行為。

顧問心理學家,在沒有嚴重的心理障礙症狀時,對解決個人問題或教育問題提出專家意見——例如,婚姻顧問、學習顧問和指導。

工業心理學家,通常為工商業企業工作,把心理學知識主要用於人事方針、工作條件、生產效率和決策等領域。

社會心理學家,應用科學方法研究人們在社會情境中,或在至少另一個人面前所表現的行為。研究人的社會化、社會認知、態度與態度變化、歸因理論、人類的攻擊性、利他行為、人際吸引與親和、群體心理和行為、社會影響和相符行為、環境與都市心理、廣告與消費者心理、愛情與婚姻心理。

養成教育

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的基本功訓練,以「心理病理」為基礎,進而延伸到「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也因其(過去)最常工作之處在於醫院精神科,所以,臨床心理師必須能夠與醫師或其他專業團隊合作,共同協助處理個案狀況。此外,近代臨床心理的訓練,也試著從「疾病」的觀點,向外擴展到其他角度。如近期興起的創傷後成長、正向心理學等議題,從預防的角度來增強個人的因應能力、保護因子或心理韌性等。這些訓練的內容,對大多數民眾來說都是很有幫助的,並不只侷限於符合身心科診斷的人。[3]

諮商心理師

在諮商心理師的訓練裡,仍會提供心理病理、衡鑑/評估的訓練,但相較之下比重較輕。不過,諮商訓練過程,會有較多對各種治療形式、治療學派的理論技巧。[4]

執業資格

台灣,心理師屬於醫事人員,須通過考選部辦理的《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心理師考試》,取得心理師執照,才得以執業。

考試資格

根據台灣考選部之規定:[5]

  • 中華民國國民具有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學、獨立學院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大學、獨立學院諮商心理所、系、組或相關心理研究所主修諮商心理,並經實習至少一年成績及格,得有碩士以上學位者,得應諮商心理師考試。
  • 中華民國國民具有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學、獨立學院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大學、獨立學院臨床心理所、系、組或相關心理研究所主修臨床心理,並經實習至少一年成績及格,得有碩士以上學位者,得應臨床心理師考試。
應試科目
  • 臨床心理師應試科目:
  1. 臨床心理學基礎
  2. 臨床心理學總論(一)(包括偏差行為的定義與描述、偏差行為的成因)
  3. 臨床心理學總論(二)(包括心理衡鑑、心理治療)
  4. 臨床心理學特論(一)(包括自殺之心理衡鑑與防治、暴力行為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物質濫用與依賴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性格與適應障礙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
  5. 臨床心理學特論(二)(包括心智功能不全疾病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精神病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兒童與青少年發展障礙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
  6. 臨床心理學特論(三)(包括飲食障礙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壓力身心反應與健康行為)
  • 諮商心理師應試科目:
  1. 諮商的心理學基礎
  2.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
  3. 諮商與心理治療實務與專業倫理
  4. 心理健康與變態心理學
  5. 個案評估與心理衡鑑
  6. 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

業務範圍

根據衛生福利部《心理師法》,以下粗體字為差異之處:[6]

  • 諮商心理師之業務範圍如下:
  1. 一般心理狀態與功能之心理衡鑑
  2. 心理發展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3. 認知、情緒或行為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4. 社會適應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5. 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及照會或醫囑為之)
  6.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諮商心理業務
  • 臨床心理師之業務範圍如下:
  1. 一般心理狀態與功能之心理衡鑑
  2. 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之心理衡鑑
  3. 心理發展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4. 認知、情緒或行為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5. 社會適應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6. 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及照會或醫囑為之)
  7. 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之心理治療(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及照會或醫囑為之)
  8.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臨床心理業務

名家

榮格

榮格可以說是精神分析學派裡面第二位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榮格(Carl G.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早年曾與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為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主席。

阿德勒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1870年生於維也納,1937年5月28日卒於蘇格蘭阿伯丁。1902年參加弗落伊德的精神分析小組,曾任維也納精神分析小組的主席。後因強調社會因素和意識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並把補償缺陷的作用看作神經症的根本原因而與弗洛伊德發生明顯的分歧。

艾賓浩斯

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德國實驗心理學家。1850年1月24日生於波恩附近的巴門,1909年2月26日卒於哈雷。1880-1909年間相繼在柏林大學布雷斯勞大學哈雷大學任教。他在前兩校各建成心理學實驗室,在哈雷大學則將原有的實驗室加以擴充。1890年他和A.柯尼希合創《感官心理、生理雜誌》。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1849-1936),蘇聯生理學家、蘇聯科學院院士。1849年9月26日生於梁贊,1936年2月27日卒於列寧格勒。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學研究的卓越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金。他又是用條件反射方法對動物和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進行客觀實驗研究的創始人,也是想帶唯物主義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立者。他開始時研究血液循環和消化功能,但主要工作是關於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

比奈

比奈Alfred Binet:1857-1911),法國實驗心理學家、智力測驗的創始人。1857年7月8日生於尼斯,1911年10月8日卒於巴黎。1889年他和同事V.亨利一起建立了法國第一所心理學實驗室。1895年在他的倡導下,法國出版了第一種心理學雜誌《心理學年報》。 他的更重要的貢獻是與T.西蒙一同創造了測量智力的方法。

費斯廷格

費斯廷格(1919-1989)。美國心理學家。1919年8月5日生於紐約市,1989年2月11日卒於紐約。1943-1945年在羅徹斯特大學任教。1945-1948年在馬薩諸塞技術研究所供職,隨後轉往密歇根大學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並任主任。1965年到斯坦福大學人心理學教授。1968年又轉任美國社會研究新校心理學教授。曾獲美國心理學會的傑出科學家貢獻獎(1959)。

庫爾特·勒溫

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1890-1947),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社會心理學的先驅,也是首先將格式塔心理學原理用於研究動機、人格及團體社會歷程的心理學家。他出生於普魯士波森省的莫吉爾諾鄉村的一個中產階級猶太家庭,因心臟病突發逝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牛頓維爾(Newtonville)。

費希納

費希納Gustav T heodor Fechner,1801-1887),德國心理學家。1801年4月19日生於路薩提亞的格羅斯-薩爾興,1887年11月18日卒於萊比錫。

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雖然出於唯心主義的哲學意圖,卻有一定的科學基礎。通過研究,他創造了最小可覺差法、正誤法及均差法,把物理學的數量化測量方法帶到心理學中來,提供了後來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工具。他的工作為W.馮特的實驗心理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費希納不愧為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締造者之一。

馮特

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國心理學家。1832年8月16日生於曼海姆北郊內卡勞,1920年8月31日卒於萊比錫。1859年-1862發表《對感官知覺理論的貢獻》一書。1863年出版《論人類和動物的心理學講演錄》,這部著作從許多方面論述人的意識現象和動物的心理。

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學綱要》,它是實驗心理學的第一部重要專著。同年,應聘任蘇黎世大學哲學教授。1875年又應聘於萊比錫大學任哲學教授.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着獨立的心理學學科的誕生)。這個實驗室很快發達興旺起來,成為國際性的研究機構,致使國內外學者雲集於馮特門下。

1889年出版了《哲學的體系》,這本著作代表了馮特哲學和心理學思想的精華。1900年至1919年9月從事於《民族心理學》一書的寫作和出版。這部共10卷4000餘頁的著作代表了馮特社會心理學的觀點和思想。

馮特是第一個現代心理學家,培養出了一大批早期心理學博士,寫出了第一本有分量的新心理學教科書《生理心理學原理》。馮特認為心理學的對象是與間接經驗相對立的直接經驗。間接經驗提供給我們的是關於某種東西的情況或知識,而不是經驗本身。經驗本身是對物質的直接體驗——直接經驗,它不受任何較高水平解釋的約束,也不為這些解釋所左右。正是這些基本經驗,形成了意識的基本狀態或心理要素。馮特想把心理或意識分析或分解為最基本的成分,正像當時的自然科學分解它們的研究對象一樣。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1856年5月6日生於摩拉維亞,1939年9月23日卒於英國。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1897年,他對自己進行了艱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戀母情結,即仇父戀母的情緒傾向。但必須指出,弗洛伊德的"性"是廣義的,他認為身體上的敏感部分都屬於性覺區。弗洛伊德的性的觀點使他失歡於布羅伊爾,並導致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分裂,他的信徒阿德勒和榮格都因反對這個觀點而先後另立門戶。1930年,他被授予歌德獎金。在他1936年是榮任英國皇家學會通信會員。

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德國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家。

1776年5月4日生於奧爾登堡,1841年8月14日卒於格丁根。有關心理學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學教科書》、《作為科學的心理學》等。赫爾巴特的心理學思想直接受康德思想的影響,但有所發展。

他第一次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認為他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所以心理學應該是經驗的科學。他還認為心理學應是數學的科學,要用數學的方法對心理量進行計算,因此他在心理學中第一次作了運用數學法的嘗試。他還吸收了英國聯想主義的思想和當時力學關於引力和斥力的概念來說明觀念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關係。

他為了進一步揭示觀念相互作用的規律,還提出了"意識閾"和"統覺團"的概念。認為一個觀念若要有一個完全被抑制的狀態進入一個現實觀念的狀態,便須跨過一道界線,這些界線便為"意識閾"。而任何觀念要進入意識內,都必須與意識中原有觀念的整體相和諧,否則就會被排斥。這個觀念的整體稱為"統覺團"。統覺團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使他成為近代的教育理論家。他的心理學思想屬於唯心主義體系,但其中也含有辨證法的因素。他明確主張心理學是科學,教育學應建立在心理學理論之上。他關於心理學的一系列思想對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及各國教育理論都有直接的影響。

斯金納

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美國當代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

1904年3月20日生于波士頓。1931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斯金納在思想上深受巴甫洛夫、羅素的著作以及實證主義、操作主義的影響。他提倡一種"徹底的行為主義",主張心理學應該堅持描述環境和有機體行為之間可觀察的函數關係,認為主觀的心理活動實質上全都是有機體的反應,都具有物理的維度。

他本人畢生致力於行為的實驗分析,從長期的研究中得出結論:欲使個體行為形成,強化必須依隨反應而發生。從50年代前後起,他開始嘗試將自己的結論以及行為主義的哲學觀點運用到認為科學的廣泛領域中去,引起了東西方思想界的注目。他一生在心理學上的成就很多。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的規律。他還根據對強化作用的研究,發明了著名的"教學機器",並設計出"程序教學"的方案,對美國教育產生過深刻的影響。1968年,美國政府授予他最高的科學獎勵-國家科學獎章。1990年8月10日在美國心理學年會上被授予心理學畢生貢獻獎;8天後去世。

華生

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

1878年1月9日生於南卡羅萊納州格林維爾,1958年9月25日卒於紐約州。他的行為主義思想首先是於1908年在耶魯大學的一次講演中提出的。1913年發表論文"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1914年出版《行為:比較心理學導論》。1919年出版《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1925年出版半通俗讀物《行為主義》,提出要建立行為之一倫理學。

他的主要觀點是:心理學研究行為而不研究意識,行為最後可分析為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心理不過是輕微而內隱的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應該是客觀觀察而不是自我內省;除最簡單的反射外,一切行為都是通過條件反射過程而後天習得的,心理學的任務就在於預測和控制行為。華生的觀點在美國20年代心理學界居最優勢地位。他的環境決定論對美國社會發生了廣泛影響。他否定意識的主張雖漸被棄絕,但在方法上強調客觀觀察的觀點則至今勢力不衰。

羅傑斯

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美國心理學家。1902年1月8日生於芝加哥附近的奧克帕克。曾任1946年-1947年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49年-1950年美國臨床和變態心理學會主席,還擔任過美國應用心理學會第一任主席。

在1927年以來的半個多世紀中,羅傑斯主要從事諮詢和心理治療的時間和研究。他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療而馳名。他還在心理治療的實踐基礎上,提出了關於人格的"自我理論",並把這個理論推廣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際關係的一般領域中。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療客觀化的新方法,並因此獲得美國心理學會的卓越科學貢獻獎。1972年,又獲美國心理學會卓越專業貢獻獎。

羅傑斯是當代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理論觀點與當代行為主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956年,羅傑斯與斯金納共同署名發表了一篇題為"有關人類行為控制的若干問題---一篇專題討論文章"的爭議文章,載於美國《科學》雜誌上。該文就人本主義和行為主義在心理學若干基本理論問題上的分歧進行了深入的論述,闡明了人本主義心理學觀點,表現出作者對人類自我實現潛能、人的積極自主性的堅信。

他的主要著作有:《諮詢和心理治療:新近的概念和實踐》;《患者中心治療:他的實施、含義和理論》;《在患者中心框架中發展出來的治療、人格和人際關係》;《學習的自由》。

視頻1:心理學講座

視頻2:心理講座視頻

參考資料

  1. 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學會開展心理學家認定工作[J].心理學報,2009, 41(9):5-6
  2.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3.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讀者來信:諮商或臨床,我該選哪一個?. 心理師的口袋. 
  4.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讀者來信:諮商或臨床,我該選哪一個?. 心理師的口袋. 
  5. 考選部.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心理師考試規則. 
  6. 法務部. 《心理師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