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心房顫動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目錄

名詞解釋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快速心律失常,60歲以上的人有1%出現房顫,隨着年齡增長發生率成倍增加。其中無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占3%~11%。Framingham研究發現房顫患者死亡率較無房顫者高1.5~1.9倍。房顫的發生與年齡和基礎疾病類型有關,高血壓病是最易並發房顫的心血管疾病。伴發房顫的患者發生栓塞性併發症的風險明顯增加。為更好防治及減少相關併發症發生。

病因

1.器質性心臟病

(1)風濕性心臟病 約占心房顫動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狹窄及閉鎖不全多見。

(2)冠心病 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冠心病心絞痛者,心房顫動的發生率為1.5%,陳舊性心肌梗死心房顫動發生率為3.8%;急性心肌梗死時的發生率為8.2%。而因胸痛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冠狀動脈正常者,心房顫動發生率為11%。總之冠心病的發生率是較低的。

(3)高血壓性心臟病 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動脈管腔可因內膜增厚而狹窄或完全閉塞,使局部心肌發生缺血性變化及纖維化。

(4)甲狀腺功能亢進 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壞死和淋巴細胞浸潤,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細小局限性纖維化,發生率為5%,多見於40~45歲患者。青年患者較少見,即使發生也多為陣發性。

(5)病態竇房結綜合徵 當竇房結動脈局灶性肌纖維結構發育不良,膠原結構異常及竇房結周圍的變性,特別是竇房結周圍變性以及竇性衝動的異常,可促使心房顫動的發生。

(6)心肌病 各類型的心肌病,常因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炎症、變性或纖維化、心房擴大易導致心房顫動的發生,其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顫動常是該病的首發表現,發生率高。

(7)其他心臟病 如肺源性心臟病(發生率為4%~5%,大多為陣發性,呼吸功能改善後發作會減少);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臟病等。心房顫動皆屬於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顫動;而部分的陣發性及部分持續性及慢性心房顫動為心房內、肺靜脈、腔靜脈局部微折返機制所致。

2.預激綜合徵

可能是由於預激綜合徵患者的旁道不應期很短,一旦建立了折返條件,經旁路的衝動增加,這種衝動又折返進入左心房應激期即能誘發心房顫動。預激並發房顫的發生率為11.5%~39%。預激綜合徵並發心房顫動被認為情況嚴重,因為旁路沒有像房室結那樣生理性傳導延擱的保護作用,所以經旁道下傳的心室率多在180次/分鐘以上,嚴重影響心臟的排血量。

3.其他疾病

(1)全身浸潤性疾病是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白血病、澱粉樣變等。

(2)肺和全身性感染以及慢性肺功能不全。

(3)心臟手術和外傷。

(4)洋地黃中毒、烏頭鹼類、尼古丁等中毒均可誘發房顫。

(5)各種心導管操作及經食管電刺激、電復律術中等可直接誘發房顫。

(6)酗酒和吸煙、情緒激動、過度吸煙、排尿等可直接發生或在原有心臟病基礎上誘發房顫。

4.家族性房顫

是基因突變所致,遺傳方式屬AD遺傳,多在成年之後發生,呈陣發性,房顫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和終止。房顫發作症狀較輕,多由勞累、精神緊張、感染、疼痛、飲酒、吸煙等誘發,心功能保持正常。一般預後較好。

5.原因不明

健康人發生的特發性房顫,往往無器質性心臟病的依據。

臨床表現

1.少數無明顯症狀,或僅有心悸、胸悶與心慌;

2.個別嚴重者頭暈、暈厥、心絞痛、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急性肺水腫。

3.部分可出現體循環動脈栓塞,以腦栓塞最常見,

4.心室率快而不規則,多在120~180次/分,節律絕對不整齊,心音強弱不等,脈搏短絀(脈率少於心率),當心室率低於90次/分或高於150次/分時,節律不規則可不明顯。

檢查

檢查可有提示房顫的徵象,心電圖有確診價值,心臟超聲對明確病因、了解預後有幫助。房顫時多數患者會有心慌或胸悶等不舒服的感覺,常規的體檢非常重要。房顫可分為3個階段,早期的陣發性(房顫可自行停止)、中期的持續性(房顫可通過藥物等方法停止)及晚期的永久性(房顫無法停止)。

鑑別診斷

1.心房顫動伴室內差異性傳導與室性期前收縮的鑑別。

2.心房顫動伴室內差異性傳導與室性心動過速的鑑別。

3.預激綜合徵合併心房顫動與室性心動過速的鑑別。

4.心房顫動與房室交接區性心律的鑑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