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风镇
德凤镇位于贵州省黎平县所在地,是一座个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德府古城。是黎平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中心区。[1]
目录
地理情况
德凤镇早在1955 年就开始以"德凤"为区名,至 1984 年德凤公社与城关镇合并为德凤镇。境内平均海拔550米,年平均气温15-16 ℃,年降雨量1321 毫米,无霜期 270-280 天。全镇总面积310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 总人口43641 人,其中:农业人口22693 人,占51 .99 % ;少数民族人口22820 人,占总人口的 52 .29%,以侗族居多。全镇共有耕地17462.23亩,其中稻田16650.97亩。主产水稻、油菜、花生、玉米、黄豆、茶叶、中药材等,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2]
经济发展
德凤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有长期开通直达浙江宁波、温州;河北石家庄;北京;上海;湖南长沙、株洲、靖州、怀化、邵阳;广西三江、桂林、柳州和广东深圳、东莞等地的客车。以德凤为中心的交通网络辐射全州以及全县各乡(镇)。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互连网等通讯设施日臻完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松、杉、樟及银杏等林木700多种。有杜仲、天麻等药材数百种。砂金、石灰石、硅石等矿产十分丰富。先后建起了泉山啤酒厂、新华建材实业有限公司、铁合金厂、东关红砖厂、复合肥厂、茶叶生产加工厂、森泰食品加工厂、建材预制厂等一大批乡镇企业和合资、独资企业,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凤历史
该镇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居住着侗、汉、苗、瑶等民族3万多人。这里早在秦代,已有人繁衍生息,隶属于黔中郡。汉唐宋元,绵延不断。南宋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年),设潭溪、八舟等军民长官司,始有建置。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设上黎平军民长官司,黎平从此得名。明清时期,先后设五开卫、黎平府、开泰县于五脑寨(今德凤镇)。[3]
历史遗迹
明清时期城府周围筑有城墙,周围长4032.67米,高7米,顶宽3.67米,开有东西南北四城门,今仅存东、南两座城门。城内有主街4条,其东西为东门街,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飞檐翘角,鳞次栉比。著名的有两湖会馆、成德桥、玉带桥、神鱼井、西佛崖等胜迹。城东二郎坡,有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曾在此举行会议,作出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在危机关头挽救了红军,并从政治上,思想上为遵义会议德召开奠定了基础。[1]
德凤俊杰
名城德凤,俊杰之士,联翩继起。明乙丑科进士龙起雷,职撰大理寺评事。辛丑年科进士梅友月,官至吏部政司副使。户部员外郎朱万年出任山东莱州知府,明廷追赠太常寺卿,清廷授予"烈愍"称号。明末湖广巡抚何腾蛟,联合李自成余部抗清,对立支撑南明半壁江山,兵拜兵部尚书、大学士,加封太师、定兴候。就义后,追封中湘王,授"文烈"称号,清廷授"忠诚"称号。[4]
人文景观
该镇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众多,文物价值丰厚,主要景观有:
翘街,又称东门街,尚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群。这条街位于城东面,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一共里余。此街两头高,中间底,形状如翘起德木扁担,所以称为"翘街"。远远望去,以排排风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风火墙上翼角飞翘,墙上的彩绘精美细腻,房屋的门窗装饰,图案古朴。此街面为石条和卵石铺墁。翘街的小街小巷数不胜数,著名的有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这些巷道,卵石墁街,石梯连接。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
两湖会馆。清嘉庆二十三年(1819年)创建的两湖会馆坐落在翘街胡家坪,它石贵州省众多会馆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如今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3480平方米的面积内集戏楼、禹王宫、佛殿、水上亭、三楹阁楼为一体。主体建筑禹王宫内,匾额、楹联琳琅满目,攻击二十余块,有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的墨宝"绩著平成",有湘潭探花石成藻的"诞敷文德",被人们奉为至宝,已收入《中华名匾大全》。
南泉山。"南泉山乃黔省一名山也",这石古人对此山的定位评价。此山位于城南里许,石著名的风景胜地。据《黔南识略》、《贵州通志》、《黎平府记》记载何显示的泉山景物:"南泉山叠嶂丛林,明建三寺于山,游人络绎不绝,为最名胜。山有八景:古松若虬、曲径盘空、石龙吐水、双井霭雾、桂苑秋香、空中楼阁、孤顶浮岚、夕阳返照。南泉山大殿左侧,酷暑饮之极清凉,故名南泉山。"明洪武年间建三寺,计有大佛殿、灵宫殿、宝顶庵正殿、四楹楼阁、蛟亭、南泉亭等建筑物,依山就势,建于半山腰,层层叠上,既有明代之端庄持重,亦不失清代之玲珑秀丽。寺殿山门呈八字形,上有一横匾书"雅若祗园",大门两旁有一副对联"马足车尘世路不知何处尽,山花涧月禅心应自此中生。"整个建筑蔚为壮观。南泉山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
名城名井。德凤镇被誉为泉城,城内计有七十二口名泉,翘街的韩家井,双井巷的双凤井,忠诚巷的神鱼井,大井巷的大井,三牌路的向家井、戚家井,城南隅的琵琶井(又名洗剑井),城西隅的火焰山井,螺蛳井,城北隅的鉴泉等,形状各异,泉汁甘美,且有它们神奇的传说故事。
黎平会议会址。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长征由湖南通道入黔,攻克黎平。18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博古李德(列席)等,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进军路线问题,从思想路线上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黎平会议会址原为"胡荣顺商号",是一座四周建有风火墙,内套木结构,分三进,前底后高的明清建筑四合院。这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建筑物于80年代初为陈列馆;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对外开放的窗口。[5]
重点镇称号
7月31日,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获悉,日前由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联合对3675个全国重点镇名单进行公布,原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同时废止。
据悉,全国各省、市、区重点镇数量排前三名的是四川省277个、山东省207个、河南省203个。贵州省重点镇136个,排在全国第十二位,其中遵义市24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2个、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6个、铜仁市15个、毕节市14个、贵阳市13个、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个、安顺市10个、六盘水市9个。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2个全国重点镇为:凯里市炉山镇,黄平县旧州镇,施秉县城关镇、牛大场镇,三穗县八弓镇、台烈镇,镇远县阳镇、青溪镇、羊坪镇,岑巩县水尾镇,天柱县凤城镇、远口镇,锦屏县三江镇、敦寨镇,剑河县岑松镇、革东镇,台江县施洞镇,黎平县德凤镇,榕江县忠诚镇,从江县丙妹镇,雷山县丹江镇,麻江县宣威镇。
据了解,全国重点镇名单是按照七部委《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建村[2013]119号)确定的条件和程序,决定予以公布的。全国重点镇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龙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等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对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予以扶持。有关部委将研究制定加强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全国重点镇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和支持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