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内容简介

《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作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以《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作品享誉世界文坛。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有些事或有些人让你害怕。从哪里来的害怕呢?你根本不应该怕任何人。如果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害怕,原因就是害怕的人承认了前者的权力。比如说,这个人做了错事,被另一人发现了,这样的话,他就有了控制你的权力。

书评

“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人要诞于世上,就得摧毁这个世界。鸟飞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萨斯。”

阅读黑塞的作品,《德米安》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虽然我绕了个大圈,从《玻璃球游戏》到《荒原狼》,再到《悉达多》,然后才是《德米安》。不同时期的黑塞在我眼前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很难说什么是开端,什么是终点,同样也很难用进化论的观点去归纳。于是留在我印象中的他,始终是个赤足的流浪者,从鲜花盛开的荒原走向人迹罕至的沙漠,走向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路道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然而,“我所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脱颖欲出的本性付诸生活,为什么竟如此艰难?” 黑塞所有作品追寻的,都是“自我”。有人说,自我就是地狱,是痛苦的深渊,人固执于我,才无法看到世界。宗教的方式,更是要放弃自我,达到与神、与道的统一,才会得到圆融的喜悦。又有人说,自我根本不存在,只是人欺骗自己的概念,当人看到终极的虚无,哪里还有什么自我?可黑塞却说,自我是人追求的终点。也许还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如果真正获得自我,与世界同在,他与神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黑塞是一个深受东方思想影响的作家,也许正因此,这位浪漫派最后的骑士才能离经背道走得那么远。西方一丝不苟的终极理想,与东方圆融的追求相结合,对于这个时代在东西方文化交融冲击洗礼之下的我们来说,似乎格外有共鸣。从本质而言,他所追寻的自我,不是基督教式的救赎,也不是东方宗教玄而又玄的悟道,而是更人本主义的东西,甚至不能用理想这个词代替。真正的自我比理想更强大,应是每个人用一生的宿命在追寻的东西。 “呼唤新的神灵是谬误,意图给予这个世界什么,更是完全的谬误!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 始终自认是理想主义者的我,在这些话面前也隐隐动摇。也许我所追求的理想,不过是自己赋予自己的虚荣心满足的借口。我不愿,甚至也不曾真正问自己,人为什么而生存。这个问题对我并不构成问题,因为我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拥有一个值得骄傲的理想,并且知道自己切实为之努力,这样的人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许还是很可以满足和羡慕的了。 只是我想知道,这样的满足背后是否也是一种怯懦,一分虚伪? 爱因斯坦说,追究生活目的是没有意义的事,一定要说,那只能说人是为了他人而活。稻盛和夫则说,人是为了成为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活的。我敬仰那些拥有自己生存信条,并且能将其贯彻一生的人。但是他们找到的是他们的答案,而不是我的答案。对于个人而言,听智者再多的箴言也不及迈出探索的最粗浅一步。每一条通往自我的道路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路,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能替你找到。也许这是人生唯一有意义的征途。不管它通向哪里。 “我常常幻想未来的景象,梦想自己可能会成为的角色,或许是诗人、预言家、画家等等。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当是这个。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是先知还是罪犯——这些其实与他无关,毫不重要。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我曾经认为,一个人诞生在这个世上所履行的天职,是以上天赋予他的才华去做只有他能做到的事,所以每个人都会有天赋的角色,将它付诸于职业、事业这些内容,挑战生命潜能的实现。我也向往着用那些终极共通的理想对这样的人生赋予意义,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对未来的希望,对进步的信仰,对人类有朝一日能够创造出一个充分实现自我的社会的理想……止步于此,已经可以构筑一个令人安心的理想主义的图景,甚至可以称为信仰。和所有的信仰一样,只要相信,放弃一己之念,将自我等同于群体,就可以解脱个体的苦恼。理想,也许是逃避孤独最冠冕堂皇的借口。只是这幅令人安心的图景中,总有那么一点不稳的地方,那就是你会发现,找不到自己了。 如果人并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又如何? “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我是自然的尝试,是自然向未知世界迈进的一次尝试,或许它会打开新境界,或许会一无所成。然而,让这一尝试从远古的深渊中诞生,让我的心感受到它的意志,并将它转换为我的意志,这就是我的天职。” 爱因斯坦不是为了相对论而诞生,他所诞生只为了他成为爱因斯坦。同样,创作者也不是为了他的任何一部作品诞生,他本身就是目的,所有的成就,也只不过是成就创作者这个存在的点缀,即使不遇于世,没有功成名就,也无损于他为人的价值。人独一无二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宝贵的东西。 写到这里,忍不住想笑,即使我们可以用逻辑推导到这个结论,感性上却远远无法达到同等认知度。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存在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价值,才能在同等程度上尊重别人。更多的人是既无法尊重自己,也无法尊重他人。无法爱自己,同样也无法爱别人。贫匮于自我的人,却越发要表现自我;缺少爱的人,却更加努力要表现出爱的行为。 我所意愿的只是真实的生活。这首先应该是凌驾于一切道德、价值观之上的信条。为此,应有神挡灭神,佛挡灭佛的决断。如果阻碍你的是整个世界,那么就要连世界一起破坏(笑)。也唯有如此,人才能真正地诞生。

这条路真的那么艰难吗?只是艰难吗?难道它不美好吗?你知道有什么更美好,更轻松的路吗?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