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革命
《德国革命》,副标题:1918年11月,[德] 罗伯特·格瓦特,Robert,Gerwarth 著,朱任东 译,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1],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2],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对1918年11月德国革命进行论述的历史类图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被收入“现代世界的诞生”丛书。
1918年发生在德国的十一月革命基本已经被人们忘却了,即使有人记起,大家也都普遍认为它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德国社会民主党在革命面前的后退、慕尼黑苏维埃的失败、德国极左翼领袖的被杀害)。但罗伯特·格瓦特认为以这种方式看待德国十一月革命其实是一种误读,是片面的。他聚焦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个月与1923年希特勒发动慕尼黑政变之间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试图阐释十一月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进而更加客观公允地看待十一月革命取得的民主成果。
作者反对仅仅用当下的立场和观点去评判十一月革命这一历史事件,而是重视革命亲历者们的感受及其对革命期间诸多事件的态度,因此在写作中引用了大量出自时人的信件、回忆录等,例如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慕尼黑革命者费利克斯·费钦巴赫、保守派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法军参谋长马克西姆·魏刚、败退的德军士兵德布林、厌恶革命的作家萨洛蒙……这些一手史料的加入,令书稿文字更为生动鲜活,一改政治史给人的枯燥单调的刻板印象;同时,不同身份、对待革命持不同立场的亲历者的表述,也有助于作者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这场革命对德国民主进程乃至欧洲历史的深远影响。
“在近几年出版的关于两次大战之间历史的著作中,格瓦特的《1918年11月》是激动人心的一部”——托尼·巴伯(Tony Barber),《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
“兼具可读性与历史信息。”——乔纳森·斯珀伯(Jonathan Sperber),《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罗伯特格瓦特详细地论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话题。文字流畅,没有使用过多的学术语言。详细的注释和丰富的参考书目,证明了研究的严谨深刻。他的书具有学术公信力,并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吉姆·伯恩斯(Jim Burns),《北方书评》(Northern Review of Books)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罗伯特·格瓦特(Robert Gerwarth),都柏林大学现代史教授、战争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大约30种文字出版,并在《过去与现在》(Past & Present)、《现代史杂志》(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历史与社会》(Geschichte & Gesellschaft)等国际一流历史学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译者简介:
朱任东,1980年出生,江苏苏州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译作有《从马汉到珍珠港:日本海军与美国》《大屠杀:一部新的历史》《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32)》《东线坦克战(1941—1945)》《英格兰史六部曲·君临天下》等。
参考文献
- ↑ 作品、著作物与版权,道客巴巴,2014-11-09
- ↑ 书籍装帧设计的分类及艺术表现形式,豆丁网,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