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德伯斯镇

德伯斯镇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 德伯斯镇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

德伯斯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部,东南与察尔森镇毗邻,南与归流河镇大石寨镇相连,西南与阿力得尔苏木桃合木苏木接壤,西与满族屯满族乡为邻,北与索伦镇相接,东北与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镇宝力根花苏木毗邻。德伯斯镇区域面积1340.7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有26540人。 德伯斯镇一带原为乌兰毛都苏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建立努图克;。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苏木,辖6嘎查;1998年4月,乌兰毛都苏木搬迁至德伯斯屯;2006年6月,设德伯斯镇。截至2020年6月,德伯斯镇下辖3个居委会、24个嘎查、1个林场生活区。 2017年,德伯斯镇企业个数共12个,企业从业人数90人,其中工业企业1个,规模以上1个;2018年,德伯斯镇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02个。 [1]

目录

位置境域

德伯斯镇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部,东南与察尔森镇毗邻,南与归流河镇、大石寨镇相连,西南与阿力得尔苏木桃合木苏木接壤,西与满族屯满族乡为邻,北与索伦镇相接,东北与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镇、宝力根花苏木毗邻。德伯斯镇区域面积1340.7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德伯斯镇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低山丘陵;地势北高南低,属浅山丘陵地貌;最高峰黑羊山位于德伯斯镇西北方,海拔1319米;最低点位于洮儿河河口,海拔300米。

气候

德伯斯镇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气温差较大,干旱少雨,多年平均气温4.1℃,年积温1900℃—2100℃,无霜期年平均110天,年平均降水量515毫米。

水文

德伯斯镇境内河道属嫩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洮儿河、宝力格图河、达格歹河、敦达河、特门河、格吉格图河、好力宝图河等13条河流。

自然灾害

德伯斯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早霜、雹灾、雪灾等。雪灾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3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受灾人数达875人,牲畜死亡2163头(只),1895头牲畜饲料紧缺,直接经济损失189万元,救灾支出20万元。

自然资源

德伯斯镇境内已探明金属矿6种,非金属矿藏4种;有黄芩、柴胡、赤芍、防风、甘草、五味子等20余种药材;野生动物有山兔、黄鸡、黄羊、狍子等。

人口

2011年末,德伯斯镇辖区总人口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51人,城镇化率12.3%,另有流动人口3012人。总人口中,男性1.47万人,占52.5%;女性1.33万人,占47.5%;14岁以下3463人,占12.3%;15—64岁2.27万人,占80.9%;65岁以上1892人,占6.8%。总人口中,以蒙古族为主,达2.59万人,占92.5%;汉族2094人,占7.3%;另有满、达斡尔、回、锡伯、鄂伦春、藏其他6个少数民族,共44人,占0.2%。 截至2017年末,德伯斯镇常住人口有29245人。 截至2018年末,德伯斯镇户籍人口有2654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德伯斯镇农牧民人均收入2800元;财政总收入1832万元,比上年增长33%。 2017年,德伯斯镇企业个数共12个,企业从业人数90人,其中工业企业1个,规模以上1个;2018年,德伯斯镇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02个。

农业

德伯斯镇耕地面积30.6万亩;天然草场59.2万亩,林地面积657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 2011年,德伯斯镇生产粮食9万吨;大型农业机械69台(辆)。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德伯斯镇有乌兰牧骑1个,演职人员18人;文化中心2个,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安代舞、四胡、马头琴、蒙古长调等。 [1]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德伯斯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20人,专任教师16人;小学2所,在校生939人,专任教师18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5人,专任教师6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德伯斯镇有一类乙等卫生院2个;病床30张,固定资产总值22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9人,其中执业医师18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6人。 2011年,德伯斯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3万人次,住院手术230台次,出院病人0.2万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万人,参合率97%。

体育事业

2011年,德伯斯镇有体育场地15处;每年定期举办五四青年活动、庆七一活动、全民运动会。

社会保障

2011年,德伯斯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319户,人数439人,支出147万元;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25人次,支出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30户,人数3048人,支出315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3人,支出6.9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1人,支出20万元;农村临时救济2500人次,支出33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680人,紧急转移安置1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万亩,倒塌房间6间,直接经济损失2600万元,救灾支出30万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