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徘徊包公祠(曾令琪)

徘徊包公祠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徘徊包公祠》中国当代作家曾令琪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徘徊包公祠

虽然《宋史》对包公的记载并不多,但可以说,在中国百姓的心目中,包公是古往今来第一大清官。

包公(999――1062年),名拯,字希仁,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不避权贵,当时民间有谚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死后谥曰“孝肃”,家乡合肥立祠四时祭祀,名曰“包孝肃公祠”。

包公祠坐落在合肥市区包河公园内。大门有对联一副:“中贤将相;道德名家。”进门为一个小院,约四百多平方米;中间一栋堂屋,塑包公坐像一尊,高约八尺,古铜色,颦眉远视,长须拂于胸前,显得十分威严。中堂一副楹联,黑底绿字,非常醒目:“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上联说包公铁面无私,其心如冰,不染尘垢,所以风采可昭日月;下联说他高风亮节,为官清廉,故尔事迹妇孺皆知。此联恰当地概括了包公的历史功绩与人民热爱、怀念包公之情。

祠堂有正殿三间,左边一间,摆三口锃亮的铡刀,皆长五六尺。据一些笔记小说和民间传说,右边的叫“龙头铡”,专铡王公贵族犯死罪者;中间的叫“虎头铡”,专铡文武百官犯死罪者;左边的叫“狗头铡”,专铡平民百姓犯死罪者。真是等级森严。我不知道北宋时是否时兴以铡刀来处死刑,但我们从小经《包公案》之类的小说和《铡美案》之类戏剧反复渲染,而今目睹实物,确有不寒而栗之感。

在放置铡刀的旁边屋内,壁上嵌有包公手书之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在这首诗中,包公表明自己将一生追求清心寡欲,廉洁奉公,担当道义,成为栋梁。有资料说,这是包公初登仕途之作,也是他一生中留下的唯一一件文学作品。包公做官数十年,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初衷不改,真正实践了自己“无贻来者羞”的誓言,赢得后世永远的景仰。

包公逝世前,留下遗训一则,刻于一块高八尺的石碑之上:

后世子孙任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坚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

看,包公不仅自己一生正直、清廉,还要求后世子孙不做贪官污吏;如有不从,则不准葬入包氏祖坟,不承认其包氏后裔的身份。我想,无论哪朝哪代,从统治者到老百姓,没有谁不痛恨贪官污吏的。包公如此要求子孙,无论于国于家,都值得大力提倡。包公此举,足为当今溺爱孩子者鉴。

包公祠的面积并不大,白壁黑瓦,如包公之为人,黑白分明;整座祠堂恰似一庄严古刹。游人们三三两两,络绎不绝。抚今思昔,缅怀这清正廉明、风范长存的一代名臣“包青天”。[1]

作者简介

曾令琪,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