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卿的鑑別方法
【鑑定中藥材名】
徐長卿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蘿摩科植物徐長卿Cynanchum paniculatum( Bge,) Kitag,的乾燥根及根莖。李時珍釋其名曰:「徐長卿,人名也,常以此藥治邪病,人遂以名之。」
【藥材歷史考證】
徐長卿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云:「生太山山谷及隴西。三月采。」《本草經集注》云:「今俗用徐長卿者,其根正如細辛,小短扁扁爾,氣亦相似。」《新修本草》云:「此藥葉似柳,兩葉相當,有光澤,所在川澤有之。根如細辛,微粗長而有臊氣。今俗用代鬼督郵,非也。」《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云:「苗似小麥,兩葉相對,三月苗青。七月、八月著子,似蘿摩子而小。九月苗黃,十月凋。生下濕川澤之間。」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徐長卿相符。
【植物形態鑑定】
多年生草本,高達1m。根須狀。莖直立,無毛(稀有微毛)。葉對生,葉柄長約3mm,葉片紙質,披針形至線形,長5~13cm,寬5~15mm,兩端銳尖,葉緣有緣毛,全緣,兩面無毛或上面疏被柔毛。圓錐狀聚傘花序生於莖頂端葉腋,長達7cm,有花10餘朵;花萼內有或無腺體;花冠黃綠色,內面無毛,5深裂,裂片長達4mm,寬3mm;副花冠裂片5,基部增厚,頂端鈍;花粉塊每室1個;子房橢圓形,柱頭五角形。蓇莢果單生,披針形,長6cm,具多數頂端的白色絹毛的種子。花期5~7月,果期9~12月。
【藥材性狀鑑定】
本品根莖呈不規則柱狀,有盤節,長5~35mm,直徑2~4mm。有的頂端帶有殘莖,細圓柱形,長約2cm,直徑1~2mm,斷面中空;根莖節處周圍着生多數根。根呈細長圓柱形,彎曲,長10~16cm,直徑1~1.5mm。表面淡黃白色、淡棕黃色或棕色;具微細的縱皺紋,並有纖細的鬚根。質脆,易折斷,斷麵粉性,皮部類白色或黃白色,形成層環淡棕色,木部細小。氣香,味微辛涼。[1]
【藥材顯微鑑定】
根橫切面
表皮細胞外側壁增厚。皮層寬闊,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或草酸鈣簇晶。內皮層凱氏點明顯。維管束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細胞均木化。
莖橫切面
表皮外被角質層。皮層最外1列外皮層細胞壁切向增厚。中柱鞘纖維斷續成環。維管束雙韌型。髓部有大空腔。
葉橫切面
柵欄細胞1列。中脈維管柬雙韌型。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藥材理化鑑定】
取本品粉末0.5g,置試管中,加水2ml,管口蓋一塊用水濕潤的濾紙,濾紙上加氯亞胺基。2,6-=氯醌1份與四硼酸鈉32份的混合試劑少量,混勻,將試管加熱至微沸,濾紙即顯藍色。
【生境分布】
生於向陽山坡及草叢中。分布於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雜質,陰乾。
【飲片炮製】
除去雜質,迅速洗淨,切段,陰乾。
【性能功用】
【附註】
置陰涼乾燥處貯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