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壁
沒有或很少條目链入本條目。 (2019年12月10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2月10日) |
徐如壁,江西资溪人,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仍健在的为数不多的红军老战士之一。他于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他历任山西省军区医院院长、中央军委机关直属医院院长、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等职,曾荣获中央军委三等功、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勋章。
目录
家贫少年投身革命
徐如壁1915年2月15日出生于资溪县乌石镇乌石村一个农民家庭。从10岁起,他就在农村做各种农活,生活十分艰苦。由于当时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食盐封锁,农村很难购到食盐,尚未成年的他,就常和村民结伴,风餐露宿沿小路翻越几十座大山到福建光泽贩盐谋生。
1930年,中央苏区红军扩展到资溪一带打游击建立根据地,指挥部就设在乌石村。1931年3月,16岁的徐如壁就参加了当地的红军游击队。在游击队当了两个月的小兵之后,他被送到瑞金九堡彭阳军官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前身)卫生训练班学习,6个月后,他留校当了一名红军卫生员。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错误决策,在他离开家乡后不久,资溪老根据地便沦陷。从此,他就一直与家乡亲人失去联系,家乡人都以为他在战场上牺牲了,直到全国解放后,他才与亲姐姐和几个外甥相认。
长征途中历经磨难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不得不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红军大学隶属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其任务一是担任中央机关的警卫团,二是为中央机关提供医疗保障。在西行北上的长征途中,红军大学总是与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在一起,相伴随行。
进入贵州境内后,徐如壁的双腿患了严重的急性关节炎,两膝红肿,行动极为困难。但如果走不动,掉队太远的话,就极有可能落入敌人手里。于是,他咬着牙,忍着痛,拄着拐棍坚持行军。就在他革命生涯中最为困难的时刻,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开会期间,红军得到一个多星期的休整,他的关节炎竟奇迹般地好了。
长征途中,徐如壁偶尔找到一块牛皮,他用剪刀剪成鞋底形状,四周留下4个孔,穿上绳子就成了一双牛皮草鞋。过草地时,由于牛皮草鞋每天泥水浸泡,变得又肥又大,踩在泥中很难拔出来,不能再当草鞋穿了,于是,这肥肥厚厚、半透明的牛皮鞋,就成了远比草鞋更为重要的“佳肴”。
穿行枪林弹雨救死扶伤
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干部团重新起名为红军大学,徐如壁作为红军干部团的一名战士,转入红军大学。1936年1月,组织上第二次派他到卫校学习。同年7月,卫校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陕北独立师的一个卫生所当连级司药医生。
1937年4月,组织上第三次派他到延安卫校学习,后该校改为延安医科大学,徐如壁就成了延安医科大学第十二期学员。不久,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部分改编后的红军部队开始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前线。这时,延安医科大学接到命令,全校师生要渡过黄河,去山西五台山附近日夜抢救伤病员。到了五台山后,徐如壁发现,从前线源源不断运送来的伤病员有上千人之多,通过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参加平型关战役的伤员,全校师生就是受命前来战地紧急大抢救的。抢救工作结束后,全校师生重返学校上课。
1939年4月,徐如壁完成了医科大学的学习,由组织安排到太行山抗日前线工作。在这里,他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徐如壁先在太行山总部一个团任医生和卫生队长,接下来又在129师医院和太行山第七军分区、第二军分区工作,先后担任过医务主任(营级)、副处长(副团级)、处长(团级)等职。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八路军的形势和工作环境非常困难,要与日军作战,又要预防阎锡山的部队与八路军发生摩擦,几股力量相互穿插交错。随着战局的变化,阎锡山部队与八路军争夺地盘,时刻都有矛盾冲突。八路军伤病员的安排也十分困难,有时山下是敌占区,而八路军的伤员就三三两两地住在山上不同的山洞里,日军时常到山上巡逻,徐如壁他们要为分散在各个山洞里的伤员治疗,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抗战胜利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又挑起内战。阎锡山军队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于是,徐如壁又投身到解放战争中。他参加的最大战役是晋中战役。徐如壁的医疗单位随作战部队转战,几乎走遍了大半个山西省,参加战地伤员抢救和医疗工作,直到整个太行山、山西省成了解放区,他的战争生涯才宣告结束。
徐如壁作为军队医务工作者,从参军入伍当卫生兵到后来担任军队后勤部医疗单位的师级领导职务,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的战斗武器是担架、药箱和手术刀;他的战场基本上是在运送伤员的路上、伤病员的病床前、野战军的手术台上。回想自己的工作历程,徐如壁有欣慰值得自豪的一面,也有遗憾不尽如人意的一面。在他的一生中,经过他们治疗康复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指战员不计其数,仅他亲自做手术救治过的人,粗算也有千人以上。在战事最繁忙的时候,他们有时一天要做几十个手术。让徐如壁感到遗憾的是,他曾眼看着许多受伤的革命同志,因当时医疗条件所限牺牲了生命。
心境淡泊安享晚年
全国解放后,徐如壁从山西太原到南京、西安、北京,一直在部队医院担任领导工作。1951年,他首次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文革”期间,徐如壁所在的部队机关也受到冲击。作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徐如壁也遭到造反派围攻,受到迫害。长期的批斗和农场劳动把他的身体拖垮了,他的胃被切除五分之四,肠被切除70公分。造反派在抢走他珍藏了几十年的红军八角帽和红军时期发的三块银元等珍贵纪念品后,见他一身正气没有什么空子可钻,也找不到什么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就同意徐如壁回原籍休养的要求。1969年底,徐如壁再次回到阔别近20年的老家资溪,得到家乡领导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县政府在县委机关大院内专门为他建了一幢住宅楼。在家乡党政军民各方面的关怀下,徐如壁的身体得到康复。
“文革”结束后,基于对红军老同志的管理和生活、医疗条件等方面的考虑,经解放军总后勤部的统筹安排,徐如壁于1982年离开资溪,前往解放军总后苏州干休所休养。如今,92岁的徐如壁虽年事很高,但身体尚好,过着平静、愉快的晚年生活。
在回顾革命生涯之余,徐如壁还高兴地介绍了他的养生之道。他是学医出身,过去肠胃动过手术,身体较差,但离休后注意保养。他常说,健康钥匙全靠自己掌握,健康的诀窍就要开心快乐。心境淡泊,粗茶淡饭,适当锻炼,家庭和睦是他的养生之道。
徐如壁对待一切事情都能以一种和谐团结、乐观和顺其自然的心态去看待和处理,对名利、地位、待遇更是如此。他有五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对子女的事他从不过于操心,他相信儿女自有儿女福。在战争年代和“文革”时期,他曾吸烟喝酒,但休养后就果断戒了烟,只喝少量红葡萄酒等有益健康的酒。他每天粗茶淡饭不挑食,以蔬菜为主,配吃少量荤菜。日常生活做到动静结合,体力活动以散步为主,也做一点如扫地、种花等修身养性的活动。他对一些现代化的休闲娱乐方式也很感兴趣,喜欢上网玩电脑,常在电脑上下棋、玩扑克,自娱自乐;经常用微型数码相机拍一些五花八门的照片,然后放在电脑上自我欣赏;外出散步时常带上MP3边走边听音乐。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就是徐如壁92岁高龄腰不弯、背不驼、耳不聋、眼不花,健康高寿的“秘诀”。
分享:
此條目缺少頁面分類。請協助為此條目補上適當的頁面分類。參見頁面分類入門。(2019年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