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影雕

來自網絡的圖片

影雕採用墨玉、山西黑等純色石材,經過水磨拋光後,在磨光面上把要雕琢的圖像輪廓描繪出來,根據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製的針一樣細小合金鋼頭工具,通過運用腕力調節針點疏密粗細、深淺和虛線變化而表現圖像。影雕既有攝影光學同等藝術效果又能體現繪畫筆觸技法,獨具藝術神韻。在現代科技日新夜異的今天,影雕作為傳統手工精心雕作的工藝品,愈彰顯其價值,而且克服了像片圖畫年久會發黃褪色的缺點,可永久保存。

目錄

簡介

影雕起源

「江山不幸詩人幸」這句話從創作的本質點透了一個藝術的道理。用這句來說明「影雕」的誕生,同樣是極為合適的。

據老藝人回憶,影雕創於「文革」時期。一種藝術手法的創新常常是自然天成的。人為的強求往往難以如願。荒誕的歲月里,對偉人領袖「誓死捍衛」熾熱的「獻忠心」的活動中,有人提出能否採用「針黑白」的工藝雕琢一幅毛主席的像。這個新穎又大膽的想法即刻為虔誠的人們接受。然而,這不是開玩笑的隨便可以棄之的製作,事關重大且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於是一門新工藝就不經意中誕生了。但是,把一張照片不走樣還得傳神地雕在石板上,目下再純熟的技巧都困難重重。明暗該如何表現得豐富又有層次感?真是談何容易!

好在精通人物繪畫和西洋透視法的畫家站在身邊熱情指點,憑着對偉人領袖十二分的熱愛和崇拜,他拿出平生最大的本事,一「針」一「針」地琢起來...毛澤東高大的形象屹立在北戴河的沙灘,背景是湧上來的海浪--終於成功了,石雕作品與原來的照片幾近一樣。這該叫什麼雕呢?大夥議論着,叫「影雕」吧。對!對!叫「影雕」。多少年後,有人遺憾:若當年就把這一塊影雕寄到北京獻給毛澤東,惠安影雕或許就轟動全國了。

影雕的雕制過程中不允許出錯,首重「腕力」,對「眼力」之要求更為嚴苛。影雕廣泛應用於壁畫裝飾、碑像寫真、案頭擺設,不僅為饋贈之工藝佳品,更是具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的美術作品!

就石影雕而言,其工藝大致有純手工影雕、手工(電動結合手工)影雕、激光影雕、噴砂影雕、影雕專用設備等。雕刻手法與模式多樣多變。[1]

參考文獻

  1. 影雕,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