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影答形是呂亮耕寫的一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目錄

原文

時間有盡,我們的情誼無盡。

追逐你,更逾於愛者的痴心

任何心愛物都不似你我的逼近——

如魚即水如水即乳的交融,

華燈作證,日月星辰作證:

我緊隨你,時刻也不曾分離——

你的情懷冷暖,我知道最親切,

我分擔過你的悲哀同歡悅:

曾伴你獨自走向無人的曠野,

且顫心地竊聽過你的啜泣,

我零亂的影子像打散的珠串;

今夜,青春稚子,當你的詩筆在——

羊脂燭上生花,

我又偷窺了你新的秘密。

七月,滿月夜,耒陽。

賞析

我國有「顧影自憐」、「形影不離」、「形影相弔」等成語,可見人們到了寂寞難耐的時候,常常鍾情於影子,企盼從影子中找到哪怕是一絲半點的安慰。此詩構思的源頭也同樣離不開人們這種普遍的心態,不過它又有自己不同一般的創造,顯得雋永蘊藉,耐人尋味。

首先,在常人心目中,「形」即「我」是主,「影」是「賓」。此詩卻巧妙地易賓為主,而把「形」放在「聽者」的位置上,從而極大地吸引人們注意。其次,題作《影答形》,自然是「形」問話在前,「影」答話在後,可是此詩卻把「形」的問話全部推到了幕後,讓讀者自己去想象。詩人是在抗戰中期的一個月夜寫作這首詩的,當時國難當頭,強敵入侵,詩人遠離家鄉,流浪到湖南耒陽這個偏僻的小城裡編輯報紙副刊,其生活之清苦、心情之孤寂可想而知,而這一切也正是國統區不少流浪民眾所能體會的。大概有鑑於此,詩人把「形」即「我」的傾訴、獨白一概略去不寫,而着意從對方寫來,即化作「影」的一番富有詩意的娓娓訴說,從而刪節了冗繁的交代,擴充了想象的空間。

「影」對「形」的關心體貼,可以說已經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詩作用了各種手法表現這一點,有時是生動的比喻:如魚得水、水乳交融;有時是巧妙的「旁證」:華燈和日月星辰(「影」因光芒而存在、而凸現);有時是細節的捕捉:「影」是「形」的唯一知情者,曾竊聽過後者在曠野的啜泣,「影」又是「形」最初的讀者,窺見過後者在燭光下寫下的詩篇(詩行中的「生花」,既指「燭花」,又暗示「妙筆生花」,作者作了重疊的藝術處理)。經過如此淋漓盡致的表現,「影」就具有了獨立的品格和活潑的個性,不得再以「形」的派生物和附屬物視之了。

李白曾作《月下獨酌》,開頭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論胸懷的曠達和詩情的豪放,《影答形》遠不能望其項背,但李白接下來寫道:「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可見古代詩人心目中「影」與「形」之關係,又未必及得上現代詩人心目中那樣活潑多姿,這是我們閱讀時不能輕易放過的。[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