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彭寨鎮,隸屬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位於和平縣東南部,轄區總面積207.44平方千米,轄27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總人口近8萬人(2017年),既是廣東省中心鎮,也是全國重點鎮。省道駱米線與和洋線交匯於鎮區,是和平下半縣的交通要塞和商品集散中心。 [1]

2015年,彭寨鎮工農業總產值5.5億元。

中文名: 彭寨鎮

外文名: Pengzhai Town

別 名: 龍安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

地理位置: 和平縣東南部

面 積: 207.44 km²(2017年)

下轄地區: 4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街道居委會

電話區號: 0762

郵政區碼: 51723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4.25 萬(2017年)

著名景點: 梅園書屋、墩頭古村落、華表塔、龍安圍

車牌代碼: 粵P

目錄

歷史沿革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至清光緒二年(1876年),屬和平縣分設四圖的仁義圖(彭鎮、村鎮、馬塘、東水、楊洞、糧溪等地)。

清光緒三年(1877年),實行保安局約制,和平縣城設總局,下設8個分局,彭寨其中之一。

民國初,沿襲舊制。

民國十年(1918年),和平縣劃為33個保衛團區,彭寨、安坳各屬一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和平縣設治安委員會,下分設5個區治安委員會,彭寨、安坳屬第三區(彭寨、林寨、古寨、東水、貝墩)。

民國二十年(1931年),和平縣設立11個自治區、2個鎮(時保衛團制仍存在至民國二十一年二月始撤),彭寨屬第三區(高山鄉,糧溪鄉、馬塘鄉、彭鎮鄉),安坳屬第十一區(瀧溪鄉、水西鄉、安坳鄉)。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和平縣設立5個聯鄉辦事處,彭寨屬第四聯鄉辦事處,轄彭鎮、糧溪、高山、馬塘、貝墩、石村、河唇、安坳、古寨。

民國三十年(1941年)九月,將36個鄉鎮改為24個鄉鎮,安坳屬古寨鄉,彭寨單列一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六月,和平縣設4個區,1個鎮20個鄉。彭寨區轄彭寨鄉、貝墩鄉、古寨鄉、糧溪鄉,安坳隸屬貝墩鄉。

1952年,屬和平縣第五區(含糧溪鎮)。

1958年10月,撤銷鄉鎮成立東山、四聯、彭寨、俐東,浰江、九連等5個人民公社。

1959年,四聯人民公社分為彭寨、貝墩2個人民公社。

1961年,貝墩人民公社分為貝墩、古寨、安坳3個人民公社。

1963年,彭寨人民公社分為彭寨、糧溪2個人民公社。

1983年,人民公社改為區公所。

1987年,撤區改鎮,彭寨為鎮,安坳為鄉。

1994年4月8日,安坳等10個鄉改為鎮。

2003年6月13日,安坳鎮併入彭寨鎮,鎮名沿用彭寨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彭寨鎮下轄4個居委會和27個村委會(街道居委會、紅星居委會、大塘面居委會、五星居委會、馬塘村委會、土厘村委會、興隆村委會、聚史村委會、玉水村委會、墩史村委會、西長村委會、細中村委會、彭鎮村委會、同興村委會、長沙村委會、嶺西村委會、水口村委會、公和村委會、寨下村委會、星豐村委會、隆周村委會、光溪村委會、三溪村委會、龍安村委會、群聯村委會、惠宏村委會、二六村委會、泮溪村委會、九子村委會、梅園村委會、川九村委會)。鎮政府駐街道居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彭寨鎮位於和平縣的東南部,距縣城24千米,東與古寨、貝墩兩鎮以及龍川縣交界,南與林寨、東水接壤,西與公白、陽明相鄰,北與陽明、優勝相接。轄區總面積207.44平方千米,山林面積16000公頃、耕地面積36000畝。

地形地貌

彭寨鎮地勢東南低、西北高,以矮丘陵為主。

氣候

彭寨鎮境內四季分明,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河流

彭寨鎮境內擁有彭寨河、浰江、貝墩河、群聯河、川梅河、泮溪河等河流。

自然資源

彭寨鎮自然資源豐富,有稀土礦、松脂、石灰石、溫泉等。

人口

《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 )》統計的彭寨鎮人口為42502人(2017年)。和平縣政府網2020年顯示的彭寨鎮總人口近8萬人。

經濟

彭寨鎮全面推進「工業立鎮」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2005年,開發占地面積2平方千米的工業區,實施項目帶動,把招商引資與加快城鎮化進程結合起來,累計投入建設資金6000萬元。2015年,工農業總產值5.5億元,地稅完成217.92萬元,國稅完成415.18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10647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95年,彭寨鎮有中學2兩所,小學26所,幼兒園27所。

2020年5月,彭寨鎮有2所中學(和平縣四聯中學、和平縣彭寨中學)、22所小學(和平縣彭寨鎮安垇學校、和平縣彭寨鎮中心小學、和平縣彭寨鎮星豐銘源希望小學、和平縣彭寨鎮隆周小學、和平縣彭寨鎮寨下小學、和平縣彭寨鎮公和小學、和平縣彭寨鎮三省小學、和平縣彭寨鎮紅星小學、和平縣彭寨鎮同興小學、和平縣彭寨鎮龍安小學、和平縣彭寨鎮長沙小學、和平縣彭寨鎮嶺西小學、和平縣彭寨鎮墩史小學、和平縣彭寨鎮聚史銘源希望小學、和平縣彭寨鎮細中小學、和平縣彭寨鎮馬塘小學、和平縣彭寨鎮土厘小學、和平縣彭寨鎮興隆小學、和平縣彭寨鎮群聯小學、和平縣彭寨鎮泮溪小學、和平縣彭寨鎮川九小學、和平縣彭寨鎮梅園小學)、7所幼兒園(和平縣彭寨鎮中心幼兒園、和平縣彭寨鎮彭城幼兒園、和平縣彭寨鎮馬塘幼兒園、和平縣彭寨鎮欣蕾幼兒園、和平縣彭寨鎮實驗幼兒園、和平縣彭寨鎮安坳寶寶樂幼兒園、和平縣彭寨鎮小博士中英文幼兒園)。

文化事業

1995年,彭寨鎮有全鎮文化娛樂場所2個,其中包括影劇院1座,錄像場5個,文化室2個,老人活動室1個。

醫療衛生

1995年,彭寨鎮有地段衛生院1所。

城鎮建設

2015年,彭寨鎮以城鎮化促進工業化,加強中心鎮建設。中心鎮總體規劃面積為10平方千米,建成區4.5平方千米。街鎮分為三大功能區:老城改造區、工業區、商業區。街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總體框架初步形成。

交通運輸

省道駱米線與和洋線交匯於鎮區,是和平下半縣的交通要塞和商品集散中心。

歷史文化

綜述

20世紀80年代,人們在墩頭村大丘面山上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和南朝至唐代磚室墓13座,出土珍貴文物數百件。墩頭村存留下來的古民居敦厚圍、崇德第、老屋圍、奉政第等圍龍屋和安貞居炮樓,主要是明清時期的建築。

彭寨鎮境內還有梁屋埂遺址。

敦厚圍

敦厚圍處於墩頭古村中軸線中心,是墩頭村的主體建築,由曾氏孟榮公房系建於明朝中期,是曾氏族人主要住所和活動中心。梅園書屋就在敦厚圍裡面。

敦厚圍屋前有風水塘和千畝良田,圍屋內雙堂雙橫一前院布局,採用土木磚瓦構築,石砌牆基,泥坯磚牆,壘瓦為脊,橫屋前砌鑊耳形封火山牆,中間為上下二廳,有天井連接兩廳之間,兩邊有橫屋。整座房屋面闊66米,進深44米,總面積2900餘平方米。

梅園書屋

據文獻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書屋是明代由墩頭村落基祖曾孟榮興建,是一個以傳統紡織業、書院教學、居家三合一的綜合場館,是當地學子、黎民百姓及江西福建近鄰學子啟蒙勸學、研讀經典史集、治學習藝的地方,存有孔子學生宗聖公曾參後裔曾氏支系十數代人在教育、紡織、農耕文化的積澱。明朝中、末時期曾傳、曾繼武、曾官大、曾巽等數位賢達在此執教,書屋已享有名聲。在清朝乾隆、嘉慶時期,由曾克常(字:敦五,別號:梅園)在書屋主教,命名為「梅園書屋」,振鋒者五十餘年。梅園老師因執教有方,教績顯著,逝世後被廣東學政萬承風追贊為:「東江第一儒林」,並親自向朝廷請賜「第一儒林」旌匾,以示褒獎。廣州府龍門縣令師保元贈旌匾:「名德流徽」,張儉贈旌匾:「九代書香」。

清康熙雲南布政使司曾際平、雍正舉人曾震登、嘉慶舉人曾光祖、古田知縣曾鳳儀、順德教諭曾熙平、高州府吳川學教諭曾昇平、道光貢生曾廣具、長樂訓導曾樹舂等名賢,都曾在這裡攻讀。

墩頭藍紡織技藝

彭寨鎮有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墩頭藍」紡織技藝。

「墩頭藍」織布工藝興盛於明清時期,當地村民普遍精通織染技術,家家戶戶都有織布機,所生產的「墩頭藍」頭帕更是引領客家婦女頭巾一時之時尚,風靡東江流域數百年。

風景名勝

綜述

彭寨鎮有東江第一儒林——梅園書屋、明·嘉靖年間的華表塔(省文保單位)、明·洪武年間的「軍屯圍」、紅色地下黨支部——「聯中支部」和「安西支部」、具有客家傳統特色的「圍龍屋」,以及萬家寨、熊家嶂、尖石峰、「十八圍」等旅遊景點。

華表塔

華表塔,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華表塔高5層,平面呈六角柱形,仿樓閣式結構,是一座典型的佛塔,塔的各層均設假平座,塔剎為寶珠和寶蓋,但在歷經「大練鋼鐵」等歲月的洗刷後,塔的藝術精華已基本損毀,現僅見依稀古韻和塔上方的一棵百年榕樹,四季常綠。華表塔1955年被列入和平縣第一個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彭寨鎮誕生了清·乾隆年間官居五品的林適中、清末民國初期的知名書畫家曾鏡如、「共產黨最信得過的人」毛國華、肖文添、肖亞煥、「革命母親」肖母(梁水娣)等。

榮譽稱號

彭寨鎮是廣東省教育強鎮。

視頻

河源和平縣彭寨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