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神三首·神釋(陶淵明)
形影神三首·神釋 |
作品名稱:《形影神三首·神釋》 創作年代:東晉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陶淵明 |
《形影神三首·神釋》是陶淵明創作的一組五言詩。這三首詩中的「形」指代人乞求長生的願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願望,「神」以自然之義化解他們的苦惱,詩以形影之言而引發神辨的辯論形式分別寫出了形影神各自的觀點。第一首詩寫形對影的贈言:天地、山川之形可以永存,草木雖枯猶能再生,而只有人的形體必然要死亡消失,所以應當及時飲酒行樂。第二首詩寫影對形的回答:生命永存既不可能,神仙世界亦無路可通。既然如此,不如盡力立下善德,留給後人,這豈不比飲酒行樂要高尚得多。第三首詩寫神針對形、影的苦衷和不同觀點進行徘解。認為長生永存的幻想是靠不住的,人生終將一死;但飲酒使人短壽,立善也無人為之稱譽,過分擔憂生死之事反而會損傷自己的生命;因此莫如順應自然,以達觀的態度等閒視之,不必為之多慮。組詩中的形、影、神三者可以看作是陶淵明的三個分身,分別代表了陶淵明自身矛盾着的三個方面,三者的對話反映了他人生觀里的衝突和調和。全詩寫法較為淺顯,明晰,生動,親切,如談家常。
目錄
原文
“ |
形影神三首·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 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 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復在何處?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 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
” |
— 《形影神三首·神釋》,《陶淵明集》 |
譯文
大自然的造化,是沒有私心的,萬物自然生長,繁華而富有生機。
人可以列為天地人的「三才」之中,是因為神的緣故啊。
雖然神與形和影相異,但是三者生而依附。
形影神相互依託,三者關係休戚相關,看到形與影如此為生命所困,作為高一等的神,自然不得不說幾句話了。
上古時代的三皇,今天又在哪裡?
彭祖傳說活了八百歲,可是也會終結,再想留在人間實在不可能了。
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是賢人還是小人,都難逃一死,死後沒有區別。
倘若如形所說,每天喝點酒,或許可以暫時緩解不能長生的苦惱,但是長期下去傷身子,說不定不但不能長生,反而減壽了。
倘若如影所說,多做善事確實是件好事。可是留名於世是那麼容易嗎?又有誰來讚譽你的名聲呢?
老想着這些事啊,實在有損我們的生命,不如順應天命,放浪與造化之間。
聽從天的安排,順其自然,不因長生而喜,也不因短壽而悲。
待到老天安排人生到了盡頭,那就到了。此外,不要為這些多慮了吧!
作者簡介
陶淵明大約生於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豐縣澄塘鎮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父名史不載,存疑。)陶淵明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少年時期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着「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後任彭澤縣令,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公元393年陶淵明時年29歲,與妻及子離開南山陶家坪。此後陶淵明一家在潯陽居住了24年。其間,陶淵明因王氏妻亡,繼娶潯陽翟氏。公元416年,陶淵明52歲,與妻翟氏帶幼子佟回到宜豐故里,修葺南山舊宅而居之。11年後,陶淵明卒於星子栗里,後歸葬康樂縣義鈞鄉之七里山即今宜豐澄塘鎮的七里山。
陶淵明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公元427年,陶淵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歷程(有關陶淵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證,因此此處的六十三年之說也有待考證),與世長辭。如今陶淵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塊碑石組成,正中楷書「晉徵士陶公靖節先生之墓」,左刻墓誌,右刻《歸去來兮辭》,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孫所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