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老虎笙
彝族老虎笙 |
彝族老虎笙是雲南省的傳統舞蹈。
每年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是雲南省楚雄州雙柏縣法脿鎮小麥地沖彝族「倮倮」支系一年一度的「虎節」,又稱「老虎笙」。老虎笙舞蹈形式,儀式由接虎神、跳虎舞、虎驅鬼掃邪和送虎四部分組成;其舞蹈形式有表現老虎生活習性的12套虎舞和表現生產勞動的一系列舞蹈。
彝族老虎笙在2008年6月7日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老虎笙
別 稱:虎舞 跳虎 虎節
節 日: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申報地區:雲南省雙柏縣
遺產編號:Ⅲ-72
彝族語:羅麻乃轟
發源地:雲南省雙柏縣法脿鎮小麥地沖
地區:雲南省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簡介
彝族老虎笙是彝族一種神奇的傳統舞蹈 。彝族崇拜虎,以虎為圖騰,自古有是虎的民族、虎的後代的說法。
每年農曆正月初八至十五,是雙柏縣法鎮小麥地沖彝族一年一度的「虎節」,又稱「老虎笙」,其舞蹈形式有表現老虎生活習性的12套虎舞和表現生產勞動的一系列舞姿。彝人以為世間的萬物,都是虎死了以後化成的。虎頭化天頭,虎尾化地尾,虎皮化地皮,虎血化奔騰的江河湖海,左眼化太陽,右眼化月亮,硬毛化森林,軟毛化青草,肌肉化肥沃的土地,骨頭化連綿起伏的山樑。虎神是萬物之神,是彝人共同的祖先。「虎節」就是接虎祖的魂回來和彝人一起過年。
傳說
老虎笙:早在6500年前,也就是傳說中的伏羲時代,居住於青藏高原和西北一帶的氏羌人創造了一種文明,它的象徵就是虎,之後,伏羲的後代逐步向西南遷徙,隱入雲貴高原和四川南部,演化成今天的彝族等民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