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言
張惠言(1761年-1802年),原名一鳴,字皋文,江蘇武進(今常州)人,清代政治人物,經學家、詞學家。
張惠言 | ||
---|---|---|
籍貫 | 江蘇常州 | |
字號 | 字皋文 | |
出生 | 1761年 江蘇武進 | |
逝世 | 1802年 |
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幼年貧困[1],清仁宗嘉慶四年(1799年)中進士,授庶吉士,充實錄館纂修官,卒於嘉慶七年(1802年)。著有《茗柯文》五卷。
目錄
文學
張惠言提出「比興寄託」,主張「意內言外」,人稱常州詞派始祖。[2]譚獻說他:「胸襟學問,醞釀噴薄而出,賦手文心,開倚聲家未有之境。」
張惠言為門生編詞集《詞選》,認為詞可以傳達「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3]並為描寫女性與愛情的詞,都加上載道言志、道德的解說。例如他把溫庭筠描寫美女的《菩薩蠻》,解作「此感士不遇也」,像屈原的《離騷》,感嘆沒有人欣賞和任用。張惠言的解釋往往牽強附會,王國維就批評他講詞太頑固。[4]
詩詞
《水調歌頭·疏簾卷春曉》
疏簾卷春曉,胡蝶忽飛來。遊絲飛絮無緒,亂點碧雲釵。
腸斷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殘夢,剩有首重回。銀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羅帷卷,明月入,似人開。一尊屬月起舞,流影入誰懷?
迎得一鈎月到,送得三更月去,鶯燕不相猜。但莫憑欄久,重露濕蒼苔。
今日非昨日,明日復何如。
朅[1]來真悔何事?不讀十年書。
為問東風吹老,幾度楓江蘭徑,
千里轉平蕪。
寂寞斜陽外,渺渺正愁余。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須。
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綠遍,三月雨中紅透,
天地入吾廬。
容易眾芳歇,莫聽子規呼。
釋義: 張惠言贈給學生楊子掞的五首詞之第四首。勉人自勉之。
上闋感慨光陰易逝,悔恨未抓緊時日「讀十年書」。下闋通過充滿生機的春日景象的描寫,勸楊生惜春惜時、抓緊當下。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閒來閱遍花影,椎有月鈎斜。
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徹玉城霞。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
飄然去,吾與汝,泛雲槎。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
難道春花開落,又是春風來去,便了卻韶華?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