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河鎮
青州市彌河鎮地處山東半島,北靠青州古城,南接臨朐縣城,因東臨彌河而得名。總面積101平方公里,轄77個行政村,5.5萬人。一線(羊臨鐵路線)三路(東紅路、羊臨路、博臨路)縱貫南北,橫穿東西,山區、丘陵、平原各占1/3,彌河、石河為鎮內兩大主要河流。該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素有「生態之鄉、區位重鎮」之美譽。[1]
目錄
鄉鎮概況
彌河鎮隸屬於山東濰坊青州市,地處山東半島,北靠青州古城,南接臨朐縣城,因東臨彌河而得名。總面積101平方公里,轄77個行政村,2005年有5.5萬人。一線(羊臨鐵路線)三路(東紅路、羊臨路、博臨路)縱貫南北,橫穿東西,山區、丘陵、平原各占1/3,彌河、石河為鎮內兩大主要河流。該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素有「生態之鄉、區位重鎮」之美譽。
工業體系日趨完善,建立了閆劉、官莊、大關營、前營、石家五大工業園區,機械加工、鑄造、造紙、紙業、食品加工、飲料、化工等行業門類齊全。
品牌農業方興未艾,形成了東部瓜菜,西部林果、黃煙,中部畜牧養殖、食用菌種植的生產格局,主要農產品有彌河銀瓜、雙孢菇、油桃、柿餅等。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建設新穎,功能齊全,花鮮草綠,一座集郵電、通訊、供水供電、光纜電視、文教衛生於一體的具有現代化載體的小城鎮已經形成。
生態旅遊正在興起,境內環境優美,處處青山綠水,遍地鳥語花香,聖水峪、白鷺洲、
黃山湖不僅風光旖旎,而且景色各異,是人們觀光旅遊、休閒娛樂的理想去處。
彌河鎮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人文資源豐厚,名勝遺蹟眾多。該鎮從長遠發展戰略大局出發,不斷加大開發建設力度。通過對具有先天優勢的文化生態旅遊資源的發掘與後天特色的營建,逐步把彌河鎮打造成一個景色秀麗的生態旅遊大鎮。
截至2005年,彌河鎮以修真宮、衡高唐王墓、龍門崮為中心的聖水峪森林公園正在開發建設之中。此外,風光旖旎的黃山湖、千鳥翔集的白鷺洲、具有革命歷史教育意義的大關營華東保育院舊址等旅遊景點,憑藉秀美的大自然風光及特有神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盡情享受綠色生態環境給人們帶來的愜意與情趣。[2]
經濟狀況
2005年全鎮人均純收入4369元,全鎮農業總收入7.9億元。鎮黨委、政府立足彌河實際,以人為本,從可持續發展之長遠戰略出發,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確立「建設生態名鎮、文化名鎮、旅遊名鎮、經濟強鎮」的發展思路,以經濟強鎮為目標,突出抓好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特色農業、生態旅遊、文化建設等重點工作,開拓創新,幹事創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工業體系日超完善。建立了閆劉、石家、官莊、大關營、前營五大工業園區。機械製造、鑄造、紙業、食品加工、化工等業門類齊全,規模不斷膨脹。截至2005年,該鎮有個體私營企業138家,二、三產業從業人員14000人。其中鎮內最大的機械鑄造企業是青州市鑄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該廠固定資產1500萬元,年產值2000萬元,年創稅收160萬元。鎮內規模較大的外資企業山東九發青分公司(投資2500萬元)、中日合資龍泉食品公司(投資1000萬元)是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彌河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逐漸形成了東部瓜菜,西部林果、黃煙,中部畜牧養殖、食用菌種植的生產格局。特別是以彌河銀瓜、雙孢茹、油桃、柿餅等為主的農產品基地規模越來越大,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品牌農業。[3]
工作作風建設
彌河鎮認真開展「轉變作風,勤政為民」教育活動,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幹部進行自查整改狠抓作風轉變,取得了明顯成效。該鎮在教育活動第一階段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全鎮黨員幹部,對照十五屆六中全會「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和中央關於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方面的有關規定,採取「自己找,群眾提,互相幫,同改進」的方法,查找自己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自查整改。
通過學習教育、自查整改,思想僵化、脫離實際、盲目蠻幹、不求實效,推諉扯皮、鋪張浪費、進村吃喝等現象得到了徹底糾正。作風轉變了,民心順了,該鎮幹群關係融洽了。農業稅收繳工作,全鎮僅用3天時間,便全面告捷;全鎮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擁護和積極支持,經過干群的共同努力,鎮村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觀。
堅持宣傳教育促群眾觀念轉變。截至2005年,該鎮對村級宣傳輿論環境重新規劃建設,每村都製作了計生宣傳欄、閱報欄,製作了宣傳版面、宣傳品;堅持以組織陣地促優質服務。在實現計生專職人員女性化、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的基礎上,實行村選舉、鎮考核,保證人口與計生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陣地建設上,對各村的三室、一院、一校、一街進行規範化改造,優化了村級服務環境;堅持以考核獎懲促工作實效。採取多種方式對鎮計生工作人員進行業務能力培訓,為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奠定了基礎;堅持以利益導向促社會和諧。該鎮計生辦還大力開展了「三結合」服務,促進了「少生快富」活動的開展。[4]
創建綠色示範村鎮
該鎮以創建綠色示範村鎮為目標,主打綠色、生態牌,以大環境綠化、鎮區美化和聖水峪森林公園、黃山湖、白鷺洲三大旅遊景點建設為重點,科學規劃,多措並舉,加快建設,綠色事業長足發展。到2005年,全鎮已建成綠化苗木基地2100畝,發展經濟林3850畝、速生豐產用材林3000多畝,被青州市委、市政府評為「植樹造林工作先進單位」。
該鎮針對地處山區與平原結合部,地形複雜多樣,緊鄰彌河灘涂較多的實際,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合理布局,舉全鎮之力建設生態鄉鎮。以建設青州市中心鎮為契機,廣辟綠地,栽植綠化苗木,在鎮區方圓2.5公里的範圍內種植各種綠化苗木2.3萬株,街道兩側栽植喬灌木,建設草坪8000平方米。在彌河沿岸新造豐產林1750畝,栽植速生楊10.25萬株。西部山區按照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突出經濟效益的原則,在壯漢廟、黃山、上院、薄板台、桐峪溝等西部山區各村建設林果基地2萬畝。其中優質果樹、桃5000畝,20萬棵,柿子基地6000畝,良種棗基地4000畝,各種干雜果基地4000畝,良種杏基地700畝,香椿基地300畝,建成了花果山。加強了綠色通道建設,沿東紅幹線公路栽植雪松、櫻花、女貞等優質綠化苗木30萬株,綠化骨幹道路。同時,該鎮鼓勵群眾利用房前、屋後的閒散院落栽植梧桐、白楊等四旁樹木,人均植樹11棵。
古樹是一個村鎮的歷史。彌河鎮把古樹名木保護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緊緊抓在手上。鎮領導親自帶領業務人員逐村逐山調查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全部登記造冊,歸檔管理。該鎮制定了古樹名木保護制度,誰所有、誰管護、誰負責,平時加強撫育管護,決不能遭受人為破壞。該鎮還申請濰坊市綠化委員會對上院村等8株特別古老珍貴的國槐、銀杏等樹木掛牌重點保護。其它古樹名木的保護也已經列入了重要日程。
該鎮適應人們回歸自然的願望,依託森林資源,建設森林公園,發展旅遊觀光,重點建設了鷺鳥園、聖水峪、碧水山莊三處旅遊景區。其中鷺鳥園位於該鎮石樓村東部彌河灘,方圓1平方公里範圍內新栽柳樹6000棵,營造了鳥類樂園,共棲息着白鷺、灰鷺等7個品種的2000餘只鷺鳥,是濰坊市最大規模的鷺鳥棲息地。聖水峪位於彌河鎮西南山區,是一處集人文、歷史、自然於一體的旅遊風景區,區內新栽植柿子樹3000棵、垂柳500棵、國槐500棵。位於彌河鎮西部的碧水山莊是一處別具特色的餐飲娛樂區,在山莊栽植垂柳300棵、垂槐200棵、冬青100棵。
該鎮注重吸引智力,廣聚財源,到2005年成功引進了山東科學院科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與資金,開發青涼山498畝林場,種植甜柿、五楞山楂、冬雪蜜桃、梨棗等經濟作物20000餘株。引進濰坊一客戶資金40餘萬元開發清涼山林場198畝,種植經濟林木近萬株。他們還引進外地客商3家,投資250萬元,建立3處苗木基地400餘畝,栽植各種苗木50萬棵。
為加強生態建設行政推進力度,該鎮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管區總支書記、農口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鎮美化綠化和植樹造林工作的部署、調度、檢查、指導工作。對每一項綠化工作落實領導包靠責任制,簽定「三包」合同,包栽、包管、包活,納入農村幹部年終百分考核內容,與工資掛鈎,嚴格獎懲。按照「誰栽、誰管、誰受益」的原則,該鎮與有關農戶簽定樹木管護責任制,對地頭地邊樹木加強管護,樹木所有權全部歸農戶所有,有效地鞏固了來之不易的綠化成果。
計生工作
青州市彌河鎮通過抓宣傳教育、組織陣地、考核獎懲、利益導向,使計生工作不斷向高層次邁進。堅持宣傳教育促群眾觀念轉變。該鎮先後對村級宣傳輿論環境重新規劃建設,每村都製作了計生宣傳欄、閱報欄,製作了宣傳版面、宣傳品;堅持以組織陣地促優質服務。在實現計生專職人員女性化、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的基礎上,實行村選舉、鎮考核,保證人口與計生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陣地建設上,對各村的三室、一院、一校、一街進行規範化改造,優化了村級服務環境;堅持以考核獎懲促工作實效。採取多種方式對鎮計生工作人員進行業務能力培訓,為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奠定了基礎;堅持以利益導向促社會和諧。該鎮計生辦還大力開展了「三結合」服務,促進了「少生快富」活動的開展。[5]
特色農產品
彌河銀瓜主要產區在流經青州市的彌河沙灘。由於光照強、水源足、晝夜溫差大的自然環境,銀瓜逐漸形成了表皮潔白、個大、肉脆、味甜、香氣濃郁的鮮明特點。彌河銀瓜果實呈現短筒形,頂端稍大,果臍突出,白皮、白肉,肉質細而脆。經化驗,一般可溶性固形物8-13%,每百克瓜中含總糖6.75克,其中含蔗糖3.75克,果糖1.75克,葡萄糖1.25克,含維生素18.6克,含總酸0.095克。優質銀瓜成熟後,香氣撲鼻,清脆甘甜,一米高落地,碎如雞卵。銀瓜上市季節正值暑期,因而是人們消夏度暑之佳品。由於銀瓜品質上乘,是瓜類中的佼佼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被選為貢品是單位和個人饋贈親朋好友的首選禮品。相傳,在清朝初期,有一次彌河漲大水,有人從河水裡撈出一個白皮甜瓜,食之味美可口,便留種精心栽培,逐漸成此優良品種。此瓜盛名已久,在清朝乾隆年間,就被列為進奉皇帝的「貢品」。青州銀瓜是甜瓜的一個品種,有「瓜中佳品」的美稱,因皮色銀白而得名。因皮色銀白而得名。[6]
城鎮建設
古城青州碧水長流的彌河之畔有個彌河鎮,總面積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萬畝,轄77個行政村,5.5萬人,山川、平原、濕地梯次分布,遍地蔥綠,生態和諧,成為古州大地的綠色明珠。該鎮以創建綠色示範村鎮為目標,主打綠色、生態牌,以大環境綠化、鎮區美化和聖水峪森林公園、黃山湖、白鷺洲三大旅遊景點建設為重點,科學規劃,多措並舉,加快建設,綠色事業長足發展。目前,全鎮已建成綠化苗木基地2100畝,發展經濟林3850畝、速生豐產用材林3000多畝,被青州市委、市政府評為「植樹造林工作先進單位」。
該鎮針對地處山區與平原結合部,地形複雜多樣,緊鄰彌河灘涂較多的實際,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合理布局,舉全 鎮之力建設生態鄉鎮。他們以建設青州市中心鎮為契機,廣辟綠地,栽植綠化苗木,在鎮區方圓2.5公里的範圍內種植各種綠化苗木2.3萬株,街道兩側栽植喬灌木,建設草坪8000平方米。在彌河沿岸新造豐產林1750畝,栽植速生楊10.25萬株。西部山區按照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突出經濟效益的原則,在壯漢廟、黃山、上院、薄板台、桐峪溝等西部山區各村建設林果基地2萬畝。其中優質果樹、桃5000畝,20萬棵,柿子基地6000畝,良種棗基地4000畝,各種干雜果基地4000畝,良種杏基地700畝,香椿基地300畝,建成了花果山。加強了綠色通道建設,沿東紅幹線公路栽植雪松、櫻花、女貞等優質綠化苗木30萬株,綠化骨幹道路。同時,該鎮鼓勵群眾利用房前、屋後的閒散院落栽植梧桐、白楊等四旁樹木,人均植樹11棵。
古樹是一個村鎮的歷史。彌河鎮把古樹名木保護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緊緊抓在手上。鎮領導親自帶領業務人員逐村逐山調查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全部登記造冊,歸檔管理。該鎮制定了古樹名木保護制度,誰所有、誰管護、誰負責,平時加強撫育管護,決不能遭受人為破壞。該鎮還申請濰坊市綠化委員會對上院村等8株特別古老珍貴的國槐、銀杏等樹木掛牌重點保護。其它古樹名木的保護也已經列入了重要日程。
該鎮適應人們回歸自然的願望,依託森林資源,建設森林公園,發展旅遊觀光,重點建設了鷺鳥園、聖水峪、碧水山莊三處旅遊景區。其中鷺鳥園位於該鎮石樓村東部彌河灘,方圓1平方公里範圍內新栽柳樹6000棵,營造了鳥類樂園,共棲息着白鷺、灰鷺等7個品種的2000餘只鷺鳥,是濰坊市最大規模的鷺鳥棲息地。聖水峪位於彌河鎮西南山區,是一處集人文、歷史、自然於一體的旅遊風景區,區內新栽植柿子樹3000棵、垂柳500棵、國槐500棵。位於彌河鎮西部的碧水山莊是一處別具特色的餐飲娛樂區,在山莊栽植垂柳300棵、垂槐200棵、冬青100棵。
該鎮注重吸引智力,廣聚財源,成功引進了山東科學院科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與資金,開發青涼山498畝林場,種植甜柿、五楞山楂、冬雪蜜桃、梨棗等經濟作物20000餘株。引進濰
坊一客戶資金40餘萬元開發清涼山林場198畝,種植經濟林木近萬株。他們還引進外地客商3家,投資250萬元,建立3處苗木基地400餘畝,栽植各種苗木50萬棵。
為加強生態建設行政推進力度,該鎮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管區總支書記、農口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鎮美化綠化和植樹造林工作的部署、調度、檢查、指導工作。對每一項綠化工作落實領導包靠責任制,簽定「三包」合同,包栽、包管、包活,納入農村幹部年終百分考核內容,與工資掛鈎,嚴格獎懲。按照「誰栽、誰管、誰受益」的原則,該鎮與有關農戶簽定樹木管護責任制,對地頭地邊樹木加強管護,樹木所有權全部歸農戶所有,有效地鞏固了來之不易的綠化成果。[7]
長壽之鄉
綜述
彌河鎮地處青州市南郊,轄77個行政村,5.4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8780人,占總人口的17%,90歲以上的老年人99名,百歲老人3名。彌河鎮是全市老年人占全鎮人口比例最高的鎮,也是全市長壽老人占全鎮人口比例最高的鎮。
黨委政府工作重視
2007年該鎮投資80多萬元,對原石河鄉政府進行了改建。在這個新家,兩位老人一個房間,有電視、風扇等電器,家具、被褥等也全部是新的。在這個新家,還為老人們設置了健身器材。在新家的建設過程中,敬老院的管理人員有時也會帶這幫老人過來參觀一下,這時的他們就像一群天真的孩子,那個高興勁啊,嚇得管理人員一個勁囑咐要注意安全。
在新建敬老院大樓上題寫着這樣一句話:您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您的幸福就是我們的追求。鎮長郭文明說,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彌河鎮把老齡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認真貫徹「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將老齡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工作機構上,成立了一個老齡辦公室三名專職幹部,77個老年協會。在工作中,着力為老年人辦實事,辦好事,大力倡導尊老敬老之風,全面推進了鎮村兩個文明建設,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老齡工作先進單位,2004年被濰坊市政府授予老齡工作先進鄉鎮。
敬老愛老蔚然成風
在彌河鎮,敬老愛老的教育是從娃娃抓起的。從小學到初中的教育中,敬老愛老、親情教育、感恩教育等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學校除了召開主題班會外,還經常給學生布置愛心作業,開展有關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方面的演講比賽等
敬老愛老之風從娃娃抓起效果明顯,這樣做不僅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敬老愛老的種子,而且有些學生還反過來影響和監督自己的父母,部分家長對待老人的一些不好行為在孩子的影響和監督下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彌河鎮還在全鎮刷制了固定標語430幅。「老人住正房,美德大發揚;老人住差房,兒女臉無光」;「孝敬父母,關愛老人,從我做起」;「人人爭做敬老模範,處處開遍文明之花」;「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養育之恩不能忘,尊老愛老理應當」……這些親切的標語遍布於全鎮的各個村莊。老齡辦的同志說,千萬別小視這些標語,這些標語每天都在無聲地影響着每一個從它身邊走過的人呢。
此外,該鎮還大力倡導敬老愛老評選活動,先進帶後進,後進變先進的爭創活動。從和諧家庭到平安村莊,從學校的學生到社會各界人士,人人爭做敬老模範,黨委政府以及村企黨員幹部率先垂範,為老年人奉獻着自己的關愛。在彌河鎮,沒有一位老年人受冷落,被遺棄,老年人心情好、環境好、子女孝順,生活如意,健康長壽。敬老愛老,在這裡已經蔚然成風。
評先樹優共建和諧 張家窪村是彌河鎮敬老愛老評選活動做得最好的村莊之一,也是變化最大的一個村莊之一。2003年之前,村里家族派性嚴重,路不好走,排水困難,村里不孝敬老人和鄰里、兄弟、夫妻之間吵吵鬧鬧的事經常發生。
自2003年開始,村委在村風文明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村民自治制度和一系列或成文或約定俗成的制度。先是倡導敬老之風,在每年的中秋節、春節以及老人生日那天,村委都會為70歲以上的老人送去節日的問候和慰問品。其次是每年春節前開展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具體辦法在致村民一封信中告知村民。2005年底,全村用無計名投票方式,共評出59名「好媳婦」、11名「五好黨員」、7名「先進村民代表」和15戶大街兩側「衛生文明戶」,並把大家公認的92名模範代表通過印製掛曆的形式發到模範家中。2006年底,評選出了2006年度「十星級文明戶」73戶,「好媳婦」62名,「好婆婆」「好母親」36名,並進行了隆重表彰。2007年,該村又積極開展了「和諧家庭」的創建活動。
系列評選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全體村民爭先進、做模範的積極性,也讓昔日的「後進村」變成了青州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004年、2005年被市政府授予「市文明單位」、「生態文明村」、「先進婦代會」等榮譽稱號,2005年被濰坊市政府授予「濰坊市文明村」,2006年被市政府授予「老齡工作先進單位」,被濰坊市政府授予「衛生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8]
名勝古蹟
修真宮
現今青州市彌河鎮有上院、下院二村,即為此村。村中有廟,名修真宮,當地群眾進行了重修,占地十餘畝。(插圖:修真宮照片)大門面南,鄰水,門前有千年古槐。院落為三進,分別是青龍白狐殿、三清殿、玉皇殿,玉皇殿內供有「皇帝萬歲萬萬歲」的牌位。三清殿前有古代碑刻十餘方,最早的一方為元代,規制宏大,上為盤龍碑首,下有贔屓碑座,(插圖:照片),可惜碑身卻在「文革」中損毀,僅留有殘石,殘石上殘字標明為元代所立。其餘碑刻多為明、清建立,多數保存完好。現將其中兩方介紹如下。
重修玉皇殿序碑
該碑為石灰岩質,高約180厘米,寬70厘米,字約200餘,立於清朝嘉慶十二年(1807年)。(插圖:照片)全文如下。
重修玉皇殿序
養老院莊西有觀,曰修真宮。宮內有玉皇殿,殿前有三清殿,又有青龍白虎殿。大松數十,皆與觀前清泉、四圍山光相映成趣。余弱冠時,受業於錫候聶夫子,暇則世兄西園公華翰偕余游之。讀其碑,知元奉敕重修、明衡府捐銀重修,其曰肇自□宋,孟傅語也。西園公曰,有膳廟地十餘畝,胥無征遙雲。丁卯春,西園公遺其子傅心,以書遺余。言嘉慶十年,里人馮廣業等,見廟宇傾圯,率住持道士郝明馨募化四方,欲一概整飭,適逢歲歉,只修玉皇殿,妝金身而止。囑余先序其事。夫先者,後之倡也。吾知異日更有可觀矣。
時大清嘉慶十二年,歲次丁卯,孟冬穀旦甲子歲進士魏國升序這篇碑文為嘉慶十年裡人馮廣業等重修修真宮玉皇殿的事跡而撰寫,內容比較簡明。值得注意的是,碑文中提到修真宮「元奉敕重修、明衡府捐銀重修,其曰肇自□宋」,還提到「有膳廟地十餘畝,胥無征遙雲」,這證明該宮觀建於宋朝,也與傳說中的趙匡胤免徵附近村莊的皇糧相吻合。碑文作者魏國升,生平不詳。
修真宮另一方碑刻立於乾隆九年(1744年)。全文如下。從來名區勝地,多在都會,亦在山林。是地也,西環山,臨清溪,依茂樹。往者來者於焉至止,莫不低徊而不去視殿宇、觀神像、謁龍牌,或皆曰自古在昔奉敕而修。玉皇殿於北,三清列於南,且鐘樓、大門、道房院牆,莫不崢嶸俊偉,誠名勝也。嗟乎!乃至今而頹敗若斯哉。余同里善信,慨然起而新之,其本意欲加於前次,亦思復其初,惜已力不能乞化,亦不得止整理後殿,莊塑金身。眾皆惴惴焉,謂功方及半,何敢勒石?余曰:「不然,人之好善,誰不如我。姑以此事像諸同志,而復其初且加於前,將於是乎在則今日之及半即畢時告成之幾也」。眾曰諾,遂命余敘之囑。余甥書之,□□諸□珉。
時大清乾隆九年,歲次甲子季夏吉旦,後學生員,馬質撰聶克勒書。
聖水峪森林公園
聖水峪森林公園位於山東省青州市南郊彌河鎮境內,距青州市區12公里,距臨朐縣城7公里,該公園是青州市生態建設工程重點項目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公園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歷史遺蹟較多,近幾十年的封山育林使得森林茂密,動植物物種繁多,旅遊資源豐富,是一處集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森林公園,極具開發價值和市場前景。
聖水峪森林公園------濰坊市級森林公園。位於青州古城南10公里處的彌河鎮上院村,是集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區。因宋朝開國黃帝趙匡胤在此養過病,而賜名養老園,後稱養老院。景區內旅遊資源豐富,文化積澱豐厚,自然風光與人文資源相得益彰,各種景點多達30多處。自然景觀主要有:紫陽洞、玄武洞、三疊泉、金女湖、閻王鼻子、龜背石等;人文景觀主要有:修真宮、千年古槐、衡高唐王墓、清涼老母廟、白衣觀音庵、天主教堂、翰林院等。風光秀麗,天然雕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