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弥勒市竹园镇

弥勒市竹园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南部,地处珠江水系甸溪河沿岸,北距省会昆明169公里、弥勒市区37公里,南距州府蒙自89公里。镇域国土面积204.01平方千米,地形特点属坝区和半山区地貌,盛产蔬菜、粮食、甘蔗等。素有“蔗糖之乡”、“莲藕之乡”的美誉。全镇辖10个村,常住人口55071人(2017年),居住着汉、傣、回、彝等多种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农业大镇。[1]

中文名称:竹园镇

外文名称:Zhuyuan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0873

邮政区码:652304

地理位置:弥勒市南部,甸溪河沿岸

面 积:204.01平方千米

人 口:55071人(2017年)

方 言:云南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云G

目录

行政区划

竹园镇位于弥勒市南部,地处珠江水系南盘江支流甸溪河沿岸,南与朋普相连,西与红溪接壤,北与新哨交界。

北距省会昆明169公里、弥勒市区37公里,南距红河州首府蒙自89公里。镇域国土面积204.01平方千米,地形特点属坝区和半山区地貌。

竹园光热资源充足,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全镇有五沟(东沟、西沟、新沟、长沟、小东沟)一河(甸溪河)二龙潭(黑龙潭、石龙潭)与天然山川纵横交错,为竹园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盛产蔬菜、粮食、甘蔗等。素有“蔗糖之乡”、“莲藕之乡”的美誉。

全镇辖10个村委会,106个村民小组,8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5071人(2017年)。居住着汉、傣、回、彝等多种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农业大镇。

自然地理

竹园镇总体地形特点是坝区周围环山,坝区向半山区、山区梯度过渡,坝区海拔1170米,半山区海拔1400—1751米。光热资源充足,全年无霜期340天,年均降雨量953.7毫米,年平均气温19.4℃,年均降雨量953.7毫米,相对湿度70%,属亚热带气候。日照2018小时,其中:农业有效光照1748.3小时,有效率87%。主要风向为西南风。昼夜温差为10℃左右,年平均气温19.1℃。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27.57千卡/厘米,其中:生理辐射63.79千卡/厘米,年积温6327.4℃,其中:4月1日—10月23日积温为475.3℃,有五沟(东沟、西沟、新沟、长沟、小东沟)一河(甸溪河)二龙潭(黑龙潭、石龙潭)与天然山川纵横交错。

工业经济

2008年,全镇共有企业1823个,其中集体企业4个,私营企业5个,个体工商户1814个,企业就业人员安置5428人;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21229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24521万元,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8584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0784万元,实现利润4742万元,实交税金2369万元。

基础设施

采取“争取一点,贷款一点,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争取省、州、县资金支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工投劳,全力加快以交通、水利、集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经济状况

竹园镇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素有“莲藕之乡”、“蔗糖之乡”的美誉,“小碗红糖”闻名遐迩,早在南宋时就有“市马古道”之称。2008年,粮食总产量10038吨,甘蔗总产量134020吨,蔬菜总产量60430吨,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6917.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349.3万元,工业总产值83568万元;财政总收入5764.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65.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33.7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164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9元。2000年以来,竹园镇已形成万亩粮食产业、万亩甘蔗产业和万亩蔬菜产业(冬春反季节蔬菜、夏季莲藕),三大农业支柱产业的基本格局。

“十一五”期间,竹园镇党委政府通过抓项目、促产业,在党建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步入较好的发展时期,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效益稳健快速提高:工农业总产值达7.84亿元,比2006年的3.39亿元增长131.3%;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29亿元,比2006年的8亿元增长66.1%;完成财政总收入2727万元,比2006年的1919.6万元增长42.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8万元,比2006年的718.1万元增长40.4%;农民人均纯收入4416元,比2006年的2626元增长68.2%。

参考文献